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虽小,但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学者从新中国19492016年间发行的1720套邮票中,抽取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社会、科技八大类共计261套邮票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如下表格。

          时间
主题
革命的中国1949—1978探索的中国1979—1992现代化的中国1993—2008负责任的大国2009—2016
面对挑战88832
团结一致1001032
开放合作03722
调整改革03421
参与国际事务02423
深化经济改革03473
引领国际事务001420
发展民生经济00722

——杨柳、董天策《“方寸之间”的中国:19492016年邮票上的国家形象变迁》


该表能够反映我国发展中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写变化趋势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下表反映了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在英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趋势和特征。
“一带一路”英译“命运共同体”英译
考察时间2013年8月——2017年8月2011年9月——2018年4月
媒体总数/个67
报道总数/个94647
英国态度分析趋向积极,看好“一带一路”在经济层面的好处趋向积极,关注“命运共同体”对金砖国家的影响
内涵认知机遇,卓有成效的、有益的、了不起的倡议以中国为中心,中国至上
由此可知,当代中国外交(     
A.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B.得到了欧美国家舆论认可
C.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推动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

3 .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乔的笑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2014年习近平访欧行程示意图                                                                                          2014年11月北京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

4 . 新中国建立后,以全新的姿态营造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谱写了新型大国外交的新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患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通:“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摆脱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

——陶季邑《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是《人民日报》在不同时期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表中数据变化主要表明
A.中美两国关系由敌对到友好B.中国对美国形象的认识趋于理性
C.中美间的经贸交流渐趋频繁D.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提升
6 . 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2021-08-05更新 | 1452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步出飞机舱门后,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大幅标语“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22日,周恩来邀请尼克松观看《红色娘子军》,演出很成功。从第二天起报道态度就发生明显改观,“欢迎”“邀请”等词大量出现,会谈进入实质性阶段。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B.中美矛盾的消除
C.中美关系的缓和D.两极格局的瓦解
2021-04-14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级达标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图,对20世纪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数量变化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B.西方国家已经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C.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D.所有亚非拉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2020-08-09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平山中学、内坑中学、磁灶中学、永春二中、永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49年单页版、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了
A.法英语言的普及使护照语种发生变化
B.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晴雨表
C.中国以开放姿态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
D.出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影响护照语种变化
10 . 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与这种局面出现无关的一项是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C.中美关系改善并且走上正常化
D.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