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下面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中非事务的“五不”原则。这体现出我国(     
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不干涉非洲内政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权利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主动地掌握了国际事务的话语权D.大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 . 如表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党的文献中与外交相关的部分用语的变化。这可用于说明(     
文献用语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重要外交历史经验来继承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革命决不能输出”,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国际主义”不再被正式提起,“爱国主义”提法被延续下来
A.中共外交理念缺乏延续性B.我国对时代主题认识的改变
C.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消失D.中国的外交立场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9年,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新中国建立后,与民主德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则比较冷淡。1972年10月,中国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     
A.使中国摆脱了外交孤立局面B.推动了国际冷战局势的缓和
C.标志着“一边倒”政策的废止D.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4 . 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     
A.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B.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2年,基辛格在一份备忘录中描述“中国人”:“他们是意志坚定的思想家,对世界如何发展的看法同我们大相径庭。他们又是坚毅的现实主义者,面对苏联的威胁、日本的复兴以及台湾独立的可能性,他们认为需要我们的合作。”据此可知,基辛格认为
A.中美之间的分歧已消失B.中美关系缓和的条件尚不成熟
C.世界形势影响中美关系D.中国占据中美关系缓和主动权
2022-06-07更新 | 1158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当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向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提出“两国建立一种非政府的贸易机构”时,姬鹏飞以“在华盛顿有一个蒋介石的大使馆”为由给予了拒绝。这表明,当时中国
A.无意与美国发展贸易往来B.仍受极“左”外交思想束缚
C.对美国仍然保持敌对态度D.对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22-03-1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8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6次组卷 | 7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对外协调机制日益成熟,特别是外交部部长的对外协调机制。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后来扩展为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诸如此类的还包括中非合作论坛、亚欧外长会议、亚洲合作对话外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等。这
A.极大地巩固和推进了中国的多边外交
B.倾向于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C.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贡献了中国智慧
D.致力于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10 . “17年来,各成员国共同倡导并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对这一组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B.是世界性多边合作组织
C.强调安全先行互利协作D.其核心是结伴而不结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