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在国际社会与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定位和宗旨原则:“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历史,自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我国历任最高领导人都始终坚持把该原则作为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智慧遗产。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该原则,即是昭告世界不论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处事原则和角色属性都不会动摇和改变。

——中国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在新时代的外交战略与蓝图设计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并分析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受哪些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英国的异军突起,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

材料二   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它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斯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均摘自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
2020-05-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