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中、美、苏关系演变给中国外交发展空间带来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相关变化给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93―2014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及分布地区示意图


注:除国事访问之外,参加具有多边外交(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程质的出访法59次。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图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
(2)概括指出材料二图中我国国家元首出访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 . 外交策略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说:两大集团的冲突,是根本的冲突,两大集团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一边是社会主义,另一边是帝国主义,当今之世,非杨即墨,不是倒向苏联一边,便是倒向美国一边,绝无例外。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一边的,真正的援助只能向苏联一边去争取,而绝不能把目光投向帝国主义的一边。

——摘编自张素我《回忆父亲张治中》

材料二   1949年,张治中说:我坚决反对一面倒亲美,主张美苏并重,就是亲美也亲苏,不反苏也不反美,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之后,就要开始生产建设的伟大工作,以中国之大,人口之众,建设不可能只靠自己,还得向外寻求援助。我认为,光靠苏联援助不够,还得向英、美等国去争取援助才行,光靠任何一国都是不行的!我们要和所有的国家做生意,尤其和发达的苏、美、英等国做生意,而不能像清朝时代那样闭关自守,一律排斥外来的东西。

——摘编自张素我《回忆父亲张治中》

材料三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制的1978~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情况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几年内先后是以怎样的外交策略登上世界舞台的?
(2)概括并评述材料二中张治中的外交和经济主张。
(3)阅读材料三中的数据,用所学知识说明此阶段我国能大量利用外资的政策性因素及利用外资的作用。
(4)你认为制定对外政治与经济策略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19-12-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70年代的美国,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材料四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能够取得这样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当时实行的正确的外交方针,该方针及其具体政策内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四与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2020-01-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对外交涉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郭嵩焘就任驻英国大使,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和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第一步。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

材料二   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三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七十年代外交成绩突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法建交的意义。
2019-04-05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图


材料二   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签订的条约战争的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E
F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G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丙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



(1)在材料一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在材料三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H、I两处。
2019-11-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某一问题的支持票数示意图

材料二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支持票数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

2018-1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考点一遍过】——考点0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8 . 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甲组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在图3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材料二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签订的条约战争的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D
E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F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丙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图4)

(3)在材料三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图4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G、H两处,同时为I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历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的增长示意图

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1)根据材料一,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2019-01-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乔的笑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2014年习近平访欧行程示意图                                                                                          2014年11月北京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