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外交战略

内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

“结盟外交”

与苏联结盟反对美国;与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

20世纪80、90年代

“不结盟外交”

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21世纪以来

“共同发展”外交

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摘编自甘儒新、刘益梅《论建国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

根据材料中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既相互联系、又有很大区别,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本质上都是党和国家进行新中国社会主义外交工作的具体实践。同改革开放前相比较,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改革开放重塑了当代中国外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同整个世界的关系。中国认知国际环境和自己的国家利益出现根本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继续深入发展。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新中国外交,把握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交汇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是我们回顾几十年来的新中国外交得出的启示。

——摘编自朱炳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3-25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时期护照演变的情况

1955年版将护照中的法文改为俄文,外文为俄文、英文两种文字。
1964版护照将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
1949年至1978年共签发普通护照(因私护照)21万本。
1979年版将护照中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1980年版将护照号码升至为7位数。
1992年版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护照标准印制的一版护照,采用了水印纸、凹版印刷、荧光护照号等多重防伪方式。
2012版护照嵌入了含持照人个人信息和生物信息的芯片,采用了以辉煌中国为主题的图案元素。截至2019年,持有普通护照的内地居民超过1.3亿人。
从表中提取三条信息,结合新中国政治或经济史方面任一个角度的史实,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阶段特征背景成就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的力量发展壮大。1949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为恢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外交的新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5年,参加了万隆会议,以新独立国家的身份讨论了亚非共同关心的问题。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了“万隆精神”,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
影响。
20世纪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发展;美新国在与苏联的争夺中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时期全方位外交。全面走向世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结合中国及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表材料中提取恰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5-24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8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出的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词语

时期词语
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党内合作、北伐战争、反革命政变
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可以燎原、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三大战役、将革命进行到底、两个务必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五四宪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一边倒
“文革”时期“四人帮”、红卫兵、“乔冠华的笑”、乒乓外交
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依法治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新中国国家安全观。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思想和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见下表。

时期主要论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中国联合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至中共十二大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冲突是人类事务中的普遍现象;防范苏联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发展经济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运用多种手段全面维护国家安全。
中共十二大至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海湾战争至今1999年江泽民指出“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战争与当代国际安全》


结合所学,试选取表格所列任一时期或多个时期,以"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1949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

年份援助国家(地区)援助方式备注
19491959越南、朝鲜军事、政治援助
19601969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古巴、非洲民族主义国家政治援助为主,辅以经济、技术、军事援助提出“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尊重主权
19701978终止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加大援助第三世界力度政治、经济技术、人员援助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比重不超过5%
19792010第三世界、最不发达地区、重债穷国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援外主体多样、加强多边援助,强调互利共赢

——摘编自于涌泉《中国对外援助的状况研究(1949201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2006年中国首脑出访统计情况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外交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发展概况
1949—1959年新中国提出了以“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同32个欧亚非国家正式建交,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建交高潮。
1960—1968年外交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60年代迎来了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1969—1978年毛泽东提出了联美抗苏“一条线”战略,外交政策出现了大调整和大突破。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先后实现了正常化。
1979—1989年邓小平将这一时期外交的指导思想归纳为“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中美关系总体平稳,中苏关系正常化,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
1990—2002年坚定不移地“走出去”,继续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大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推进以联合国为重点的国际组织的多边活动,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160余个。
2003—2012年提出以“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全面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时俱进,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更加丰富完整。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近180个。

——据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10 . 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1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

——1947年杜鲁门国情咨文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共同纲领》(节选)

材料3   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的演讲(1971年7月)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4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第2785号决议

材料5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2001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



问题
(1)完成“中国走向世界”提纲。
(2)运用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以“和平外交”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活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