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外交战略

内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

“结盟外交”

与苏联结盟反对美国;与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

20世纪80、90年代

“不结盟外交”

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21世纪以来

“共同发展”外交

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摘编自甘儒新、刘益梅《论建国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

根据材料中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类型表。

战略判断

身份定位

理论指南

外交政策原则

外交布局

战争与革命

社会主义阵营

亚洲革命中心

世界革命中心

两大阵营

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睦邻外交,世界革命、三和一少

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

和平与发展

战略机遇期

第三世界

发展中大国

世界一级

世界多极化

国际新秩序

和谐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不结盟、不扛旗、不当头,战略伙伴、伙伴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

百年大变局

世界大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

新型大国关系,新诚惠容,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编自周桂银《当代中国外交史的思想维度—概念史研究的视角》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类型表中提取一个主题,并加以概述和评价。(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1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219561月,首都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

31972年,毛泽东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11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是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枷锁中挣脱出来的新兴国家。成立之初,中国的决策者运用“革命思维”的眼光去观察外部环境和国际形势,寻找国际舞台上的“敌人”和“朋友”,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对外方针和策略。20世纪7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用“建设思维”“发展思维”审视世界和研判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在国际社会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朋友,重塑了中国的利益观。中国外交政策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

——摘编自刘建飞《改革开放与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1-13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角色”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是国家对自身实力与外交关系的审视,也是国家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建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国家角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观念表述

年份《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节选
1988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是否能够走向和平、稳定和发展,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也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1989从国际条件来看,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这种变化总的来说对我国是很有利的。我国有可能争取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以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和四化建设。
1999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在不断强大和成熟,我们的任务也更重了,对于历史、民族和人类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了。
2000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建设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拥有全人类l/5的人口,在新的历史创造活动中责任重大。
2005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6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民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国理当对世界有新贡献。
2013这一年,我们扬帆致远,开创外交新局,“一带一路”联通四海,雁栖湖水拥抱五洲,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6G20杭州峰会牵动世界目光,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失调的全球治理开出新药方。
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智慧引领世界。
2018世界上仍有战争、贫穷、不公,还要我们完善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

——摘编自韩红星、陈锦《中国国家角色的变迁: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划分阶段准确,角色定位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时间主要事件
11990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
2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
31999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
42001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2013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同年提出申办奥运。
62015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
72016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82019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
92020华为公司为了协助意大利政府应对严重的新冠病毒疫情,向意大利方面进行了多次物资捐赠和技术援助。
102021中国宣布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6亿为无偿援助,4亿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
11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呼吁各国加强“绿色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绿色复苏”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和动力。
12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精神,也为生态改善书写新方案。

——整理自百度百科


任选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主题,并简要说明。(要求:写出所选历史事件的序号并明确写出主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

6月,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开始全力扶持蒋介石,禁止美国人同中国大陆发生任何直接接触的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缘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基础统统让位于“对共产主义的惧怕”。

1969

“尼克松主义”出台,由过去的敌视、孤立、包围中国,改为利用中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

1978

3月,卡特总统派布热津斯基访华,美中建交谈判走向正轨.910月间,中美建交谈判最终完成。

1983

美对华政策委员会出台“美中关系未来十年报告”,建议指出“美国既不应当把中国视为盟国,也不应当将其视为潜在的敌手。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着某些共同的目标,因而有可能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1989

6月,国务院发表了年度“人权报告”,谴责中国侵犯人权。并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使台湾问题又一下浮上水面。

1999

5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又使两国关系由晴转阴。1115日,中美两国达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的历史性协议,为下降的双边关系又一次起到了稳定作用。

——摘编自何兴强《“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特征和划分依据。(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外交观念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时期

1.建立新型外交关系——中国革命的基本诉求
2.“独立自主”与“和平”——新中国外交的核心观念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的基石
4.国际统一战线与划分“敌、我、友”——基本外交策略
5.从“两个阵营”到“三个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战略划分
6.战争、和平与革命——冷战时代的困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调整外交战略
2.重新判断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3.紧密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重新诠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在多样化的世界中寻求均衡——建立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
5.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合作共赢——以渐进的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新中国外交视角与观念的演变》

(注:“三个世界”是毛泽东于1974年提出: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美苏争霸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第二世界指美苏之外的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发展中国家,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阶段外交信息
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叫一边倒”
20世纪50年代中期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代办级外交
关系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1965~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共计从49个增加到111个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
21世纪初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伙伴兰系;《巴黎协定》;
一带一路”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历史阶段若干有关联的外交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注:选取部分年份;数值保留1位小数;单位:亿美元)

年份197219741976197819801985199120012011
进口28.676.265.8108.9200.2422.5637.92435.517434.6
出口34.469.568.597.5181.2273.5718.4266118986
进出口63.0145.7134.3206.4381.4696.01357.35096.536420.6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1-28更新 | 33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