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1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0-2011学年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D.中日邦交正常化
2021-08-31更新 | 122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以下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经济体制改革序幕从①拉开B.中美在②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③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标志D.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④成功举办
2021-03-0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零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基辛格,见证中美外交风云的“活化石”,他在其著作《论中国》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如果两国之间进入冷战状态。将阻止太平洋两岸一代人的进步。下列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事件是(     
A.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B.朝鲜战争的爆发
C.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双重代表权案”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材料三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主要表现。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①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中国的“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
④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下列事件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 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以片面的《美日安保条约》和《日台条约》为基础,对新中国奉行孤立不承认、“两个中国”和“政经分离”政策,导致从1949年至1972年23年间,两国政府间并无正式外交关系。尽管如此,两国在民间交往、经贸合作和文化往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62年11月9日,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当年中日贸易颜就达到1.37亿美元。70年代初,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尼克松访华,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契机。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1978年8月,中日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状态。

——摘编自林代昭《中日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日本政局的不稳,中日关系逐渐出现重新调整的波动式局面。1995—1996年,中日关系甚至陷入最低谷,出现了“政冷经热”局面。虽然1997年出现了短暂的回暖,但2001年以后,小泉纯一郎首相在五年间六次参拜请国神社,并提出所谓的“文化特殊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更冷、更长的第二次“政冷”低谷。此后,安倍、福田先后出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逐渐“回暖”,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被称为“暖春之旅”的正式访问,与福田首相一道,为站在新历史起点的中日关系做了重新的定位和定向。

——摘编自冀伯详《论战后中日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日关系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后中日关系处于波动局面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日关系演变的历史启示。
2020-09-18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卷)
9 . 我国与下列国家建交的次序是
A.南亚东南亚邻邦——社会主义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日美资本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日美资本主义国家——南亚东南亚邻邦——非洲发展中国家
C.南亚东南亚邻邦——社会主义国家——日美资本主义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南亚东南亚邻邦——非洲发展中国家——日美资本主义国家
10 . 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新时期以来建交状况的是
A.B.
C.D.
2020-07-03更新 | 94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