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美国
1937—1945年中华民族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依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8.25亿美元
1945—1949年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国共两党内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关贸总协定成立;提出了稳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
1950—1980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
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文化大革命”;
1969年“珍宝岛”事件;
“乒乓外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尼克松主义发表;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尼克松访华


表为20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要求以史料为依托,对历史重大现象、重大发展变化形成一定的认识。它不仅要求学生回答史实,还要把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阐释清楚,做到论从史出,史论之间的关系一致。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和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幸,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应如何正确认识中美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角度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019-05-24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
3 . 下图展示的是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后,一些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手,振臂高呼的情形,他们兴奋的原因是
A.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关系正常化
2019-05-17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改善的契机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2019-05-04更新 | 197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
A.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
C.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D.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
2019-04-19更新 | 586次组卷 | 13卷引用:【校级联考】东北三省三校(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第25届联合国大会之后,尼克松意识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1970年,美国被调查的33份主流报纸中,有27份报纸“直率地表示支持让北京获得席位”。由此可见
A.中美关系已开始实现正常化
B.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C.美国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D.国际社会需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2019-04-11更新 | 74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2013年,中方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全方位
B.区域化
C.结盟性
D.一体化
8 .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摘编自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竣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对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的态度,这引发了中国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指出其说明的问题。
2019-03-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凌源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抽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例说明。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10 . 据《新快报》报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个“大熊猫、你好、茅台酒”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横滨的中华街涌来了很多中外顾客。引发这一“中国热”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与日本、台湾的关系日益密切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