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邓小平在论述外交问题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一边倒”D.独立自主
2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1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0年江苏盐城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6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统编版2019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限时训练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021-05-29更新 | 932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021-04-02更新 | 27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卷
7 . 2020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指出:“成员国遵循“上海精神”,加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打破了建国以来长期的外交僵局
C.积极探索区域国家之间合作的新思路D.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8 . 德国国际法学家马尔滕斯认为:外交是关于国家对外交往或外交事务的科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开关初始)外交上制服夷人的取胜之道不在于面对面地抗争折冲以卫护国家实利和主权,而在于精神上施以贬抑和折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政府即属无用,而有国民以监督其后,亦不致贻误多方。

——《论全国人对外之意见》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继续鼓励和发展国民外交。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民外交的组织和领导,努力使民间代表和民间组织成为政府间交往的先导,为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印少云《近代中国的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晚清外交官员外交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初中国知识精英对国民外交与政府外交关系的认识。举一例说明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外交取得的成果。
(2)据材料三,举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民间外交事例,说明“民间代表和民间组织成为政府间交往的先导”。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2021-03-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启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东盟“10+3”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建立说明中国
A.推进新型区域合作B.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2021-03-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启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番讲话的实质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B.说明发展中美关系更符合美国战略利益
C.预见中国的强大将对国际秩序稳定起作用D.为美国产品进入中国作宣传
2021-03-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启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