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媒体开始重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实力增长以及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大量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积极评价出现在中国媒体上。


——相关数据根据《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报道整理

材料二中美关系的缓和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发展关系的进程,截止到1975年,中国已经与除了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所有成员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73年11月,欧共体委员会主管对外关系的副主席索姆斯正式向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李连璧表示:“欧共体随时准备和中国就贸易协定开始谈判,以建立事实上的关系。”1974年底,中国看到欧共体作为西欧部分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在抗衡两霸斗争中的作用,作出了与欧共体建交的重大决策。1975年9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交。

——据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


(1)20世纪60年中期以后,中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积极评价大量增加。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状况分析其原因。
(2)指出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并说明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的意义。
2020-08-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学者统计,从1953年7月1日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夕,周总理共会见日本客人287次,323个代表团次,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体育各领域,涉及议员、前军人、工人、学者、农民和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在周总理会见的外国客人中,日本客人一直占首位。据此说明
A.二战后日本对华政策体现相对独立自主B.中日邦交正常化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拥护
C.第一代领导人对中日民间外交高度重视D.邦交正常化前中日间已展开了广泛合作
4 .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
B.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
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
D.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展新型外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中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查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据如表推知,1960年到1985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说明
A.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B.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C.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报道D.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
6 .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到1989年到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213752
非政府国际组织716771163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逐步淡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7 . 下图为1960~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的平均版次数统计。据此可推知,中国的“对外援助”
A.与国内形势的变化相关B.凸显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数量以及规模持续走低D.彰显了独立自主和不结盟外交政策
2019-12-28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江联盟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新时期以来建交状况的是
A.B.
C.D.
2020-07-03更新 | 94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
9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2019-01-30更新 | 3431次组卷 | 7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事由统计,由此可见,20世纪80年代对外援助
A.带有明显的不结盟色彩
B.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C.被报道的数量日趋减少
D.以援助亚非拉革命为主要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