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6次组卷 | 7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国华纪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中华文明的底线。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无论先进还是落后,中华民族从来都致力于提升自己,帮助他人。漫漫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无不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秉承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理念就是新时期以和为贵精神的具体表现。尊重对方,求同存异,不以个人或者个别国家标准为唯一尺度,不搞双重标准,这是60多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给予世界的重要制度创新。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3月第920期)


评析材料关于中国古代或现代外交的观点(肯定、否定或辩证地看均可),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4-0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0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C.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
C.营造经济建设良好外部环境
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019-09-07更新 | 49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据材料四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两例佐证福勒的观点。
2019-08-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71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问了中国。“基辛格这次访问是在越南战争刚刚停止,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里的“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是指
A.越南停战并实现了南北统一
B.中日两国关系在敌对中取得突破
C.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
D.苏联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对抗
7 .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9-01-30更新 | 12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8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20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
时间
受赠国家
数量
1957—1959年
苏联
2只
1965—1980年
朝鲜
5只
1972年
美国
2只
1972—1982年
日本
4只
1973年
法国
2只
1974年
英国、联邦德国
各2只
1975年
墨西哥
2只
1978年
西班牙
2只

——《新世纪周刊》,2005.5
材料三: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3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