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觐见礼仪的问题、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对于未知的遥远西方的疑惧心理都在阻碍着清政府派驻外使节,使清政府的遣使活动被一拖再拖。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与外国交往的增多,尤其是在斌椿于同治五年(1866年)游历欧洲并提交报告之后。在同治六年,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各国所签条约即将期满需要重新修订这一更加紧迫的形势,奕䜣等人迫于修约压力,需要派出使节与西方联络。在此情况下,总理衙门提出邀请即将卸任回国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充当清政府使节出使欧美的计划。

——摘编自朱时宇《近代中国外交的艰难起步》

材料二 从1948年年底到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在中共上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毛泽东主张应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影响,而对于争取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摘编自张勉励《毛泽东在1949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势判断

——以中美苏三方文献档案对比研究为视角》

材料三 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派遣外交使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共中央在外交上确立"双向承认"方针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022-01-03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高考八省(市)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1969年,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元帅受毛泽东主席之托,分析讨论当时的国际形势。陈毅巧妙借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的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首要战略性建议可能是
A.要积极改善中美关系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D.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
3 .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认为,大规模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当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正式确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认识。这一认识
A.缘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D.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主要史实
194919601951年第六届联大会议通过决议,延迟讨论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到1961年,历届联大,美国都阻止联合国讨论与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
1961197126届联大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219781972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信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声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将香港和澳门从名单中删除。
19791990中国逐步踏足之前没有或较少涉及的联合国问题领域,如国际维和、人权问题、金融稳定、缓解贫困等。
1991年至今中国已加入400多项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多边条约,参与了联合国设立的绝大多数专门机构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进入到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迟永《新中国70年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上表归纳了7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从表中任选两个相邻的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两个阶段间中国外交的发展,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列出两个阶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2年,中美虽签订了《八七公报》,但是中国由此认识到如果继织联英抗苏,会影响世界力量对比的均衡,因此,有必要在美苏之间奉行平衡政策。由此,我国
A.积极巩固与苏联的结盟关系B.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C.着眼于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D.强烈反对美苏两国霸权主义
6 . 2008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人文外交”的概念,指出“要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这折射出中国
A.外交方针发生了变化B.全方位外交的理念
C.外交向务实方向转变D.重视传播中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B.侧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
C.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D.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021-09-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42卷引用:金太阳百万联考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豫赣蒙新吉卷)
8 . 以下两幅图来自美国《时代》周刊。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
A.美苏冷战加剧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中苏关系恶化D.中美合作对付苏联
2021-09-04更新 | 202次组卷 | 5卷引用: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推动国际合作,增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福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国际组织中中国作为创始会员国的是
①亚太经合组织②上海合作组织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④世界银行
A.②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7-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5【2021】【高三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看到日本灭亡中国之心,从民族存亡的全局出发,率先,提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主张。抗战初期在"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中日双方基本情况,指明中国献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目前,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比较简明的表达是四个字∶中流砥柱。

——摘编自李庚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对形成抗战精神的贡献》

材料二   当今中国由于主动作为、恰当作为、创新作为,已经成为世界担当、世界秩序维护与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未来,中国经过创新性努力,一定能成为人类进步、繁荣富强的担当者和领导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照这样的势头干下去,必将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引自戴德铮等《中国外交的"当今担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七七事变"前中共确定"联合抗日"方针的会议,概述中共被称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世界担当、世界秩序维护与优化"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1-06-01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4【2021】【高三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