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1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它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在共产党人,正因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194019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沈志华在著作《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中说,“在中国,1956年春光洒满大地”,“中共……提出的宏伟理想和奋斗目标,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材料三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00个左右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涵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当前中国在全方位外交中重点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强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外构建伙伴关系不是与所有国家构建同等程度的亲密关系,而是根据合作层次、领域、范围以及亲疏,建立了一系列内涵不同、领域广泛的伙伴关系。如“全天候”“全方位”“全面”“友好合作”等,体现出中国与不同国家外交关系的性质。一言概之,结伴不结盟,超越了冷战思维,摒弃了霸权主义,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苏格《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政治、思想两方面的史实论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使得“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3)请选择作答:①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说明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意义。②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021-12-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发展周边国家关系B.综合国力优势开始凸显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努力推进大国国际合作
2021-12-10更新 | 40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规定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是:“1.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2.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5.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这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一个重要特征是
A.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B.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
C.致力于加强地区防务合作D.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4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6次组卷 | 73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69年,毛泽东提议“研究一下国际问题”。同年7月,陈毅等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的研究报告送交中央。在报告中提出“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这一报告结论的得出主要是基于
A.中苏关系的恶化B.中美关系的缓和
C.多极化趋势出现D.国际形势的变动
6 .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对新中国70年外进行了系统回顾,指出中国的对外交往,从旁观者、追随者,发展到后来利用国际组织促进国内发展,再到全方位融入,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倡议,发挥领导作用。回顾历史,以下最能体现改变中国“旁观者”的角色的是
A.参加反霸权主义的不结盟运动B.将“平等互利”改为“平等互惠”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建立不结伴而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7 . 1985年3月,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这促进了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国营造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大事记(部分)


——据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的重大意义。
2021-12-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72年3月,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猛烈攻击中美最高级会晤的“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越南人民”。促进美国要改善对华关系的,是“北京的反苏政策而不是对这个地区和平的关心”。这说明
A.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B.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C.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D.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
10 . 尼克松访华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对此毛泽东评论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对“毛泽东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欧共体的建立②中国重返联合国③美国陷入越战难以自拔④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