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目前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一直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处理各种国际争端,致力于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主持六方会谈从而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外交为国内与国际互动提供了平台,在为中国国内改革和治理提供资源和知识支持的同时,也把中国治理经验和发展史传播到国际社会,从而提高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方长平《新中国外交60年:成就、挑战与反思》

材料二进入21世纪,尽管中国推行和平发展路线,但按照西方大国的冷战思维,中国的和平壮大将会冲击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国际秩序就出现连锁反应,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空间正在受到挤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尤其是领土争端趋于严峻。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国际能源资源供给、海外公民安全等领域的外交实践增多,也需要中国适度调整外交政策以应对日益变化、扩展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胡宗山《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风格的形成、演进动因及其现实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
2023-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3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派出使团赴华订立平等互惠商约的议案。国务卿给赴华专使顾盛下达训令,这些港口(厦门、宁波、上海、福州、广州)位于中国物产最为富饶和人口最多的省份,都将成为很重要的商品市场美国商船(要)进入这些港口,与英商享受同等优惠贸易的权利184473日,顾盛与耆英签订了《望厦条约》。

18999月至11月,美国国务卿向各国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致英国的照会中提出,维持在华商业和航海的平等待遇,以及需要巩固和维护该帝国政府(清政府)的完整等。19007月,美国向各国再次发出照会,宣称美国要寻求一种解决办法……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对友好国家所保证的一切权利,捍卫全世界与中华帝国所有地区进行平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中美条约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如果说尼克松访华、卡特推进对华关系正常化构筑了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那么里根时期对华关系的调整和改善则标志着中美关系新的支点——“经济合作的基础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执行新现实主义对华政策,宣称美国需要通过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要把同中国的关系集中在经济方面1988年,中美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1979年的23.1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1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5%,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从1980年的第24位,上升到1989年的第10位。

——摘编自于朝晖《试析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晚清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性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3 . 学者杨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外交发展划分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改革开放至入世前),“内外合力、扩大交流”(入世至十八大召开)与“提质升级、合作共赢”(十八大以来)四个历史阶段,以下外交史实与所属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文化先行,外交殿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C.内外合力、扩大交流:“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D.提质升级、合作共赢: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4 .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余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上海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 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A.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B.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 -体化D.有利形成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2022-09-08更新 | 4435次组卷 | 46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2-05-25更新 | 894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8 . 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
A.中国积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
D.中国的合作方案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9 .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
A.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
C.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10 . 中国在某一时期的外交方略集中表现为:“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给予必要的支援;发展同第二世界国家的关系;谋求“以美制苏”,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勾结、分霸世界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该时期是20世纪
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