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著名党史专家何沁评价某外交主张时说:“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该主张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不结盟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邻国对新中国存在忧虑。第一代领导人为了打破封锁,积极探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并开创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汪伟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对比分析》

材料二   现在,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恢复和坚持了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必将重新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通过)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措施。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外交方针被形象地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求同存异”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 1965年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访华寻援,周恩来以大寨高粱白、土豆丝腌成菜待客,并向来访者介绍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并劝勉阿尔巴尼亚走“自力更生为主”的道路。这说明中国
A.对外援助政策趋于务实B.经济困难局面依旧严峻
C.外交政策发生明显调整D.重新审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2月的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恩来在一-些重题上坚持的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甚至质问他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者呢?”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
A.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6 . 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2020-01-11更新 | 72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C.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这一认识
A.是由新中国的国情所决定
B.否定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
C.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9 . 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这两次“留苏热”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B.都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人才D.都得益于国共关系的缓和

10 . 中印两国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年2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甘地在之后信里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对中国抗战,他可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而蒋介石认为印度所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这就是两人间矛盾之所在。

—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度为中心》

材料二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协定,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出访印度空手而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图。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2018-07-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文科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