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会议达成停战协定。1955年亚非会议吸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国际关系十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日联合声明》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都申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B.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
C.正式取代“一边倒”方针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2019-11-01更新 | 1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了(  )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发展
D.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2019-07-25更新 | 320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
2019-01-30更新 | 3281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2013年3月至今,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美、俄、欧等大国,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如果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协调,体现了中国国际身份的新调整,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集访问,则强调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即一直恪守的原则与立场。这里的“原则与立场”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一边倒”
7 . 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8 .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