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

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
(2)分析材料二,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指出“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4-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实验中学金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       
A.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认为阿拉伯人引领了文化发展潮流
C.意在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D.强调阿拉伯人吸收融合古典文化的意义
2024-05-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实验中学金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代以来的坊市制度,经商的时间限制也被取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工商业者成为城市中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城市的文化也受到冲击,呈现出多元性、丰富性,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改变,追求实际、逐利求富的价值观逐渐形成,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商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休闲娱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娱乐场所呈现出兴盛的趋势。北宋中期,瓦子已相当盛行,汴京城内有50多家瓦子,茶坊也遍布城中,这为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场所。

——摘编自况鹏《宋代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城市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并分析其对西欧历史演进的影响。
2024-04-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贸易,沟通了亚洲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从航行次数、载重量、价值额等方面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A.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B.白银流入中国损害其利益
C.贸易量过大超出管控能力D.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
2024-04-15更新 | 410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张骞通西域
2024-03-22更新 | 152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和枪支等,很快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这反映出当时(     
A.美洲社会向近代转型尤为缓慢B.物品交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C.美洲宗教信仰和习俗发生变化D.欧洲与美洲文化在碰撞中趋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丈夫一般在生前赠给妻子一部分财产,如果丈夫生前没有给妻子赠产,那么当丈夫去世后,妻子可以继承丈夫的遗产,其份额相当于一个继承人的份额。对于未出嫁的女儿,如果父亲生前没有给她准备嫁妆,那么当父亲死后,女儿可以从父亲的财产中拿出一定的份额,作为嫁妆。这表明该法典(     
A.蕴含明显契约精神B.强调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倡导良好婚姻风尚D.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远征军司令来此(古巴)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A.基督教思想的演变B.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C.教皇子午线的影响D.三角贸易带来的恶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