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一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中 2024-05-26 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距今约4000年的陶寺遗址(山西)大墓中,发现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用以表明等级身份或祭祀的玉琮和玉璧,还有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饰,以及来自黄河下游地区的陶制酒器、棺椁制度等。据此可推知(     
A.陶寺遗址已经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交通发达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流
C.中原地区文化受周边文化的影响D.长江流域文明水平超过黄河流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夏启决定讨伐有扈氏之前,召集了“六卿”会议;商王盘庚决定迁都时,曾分别召集大臣会议和民众会议,对他们“敷心腹肾肠”,说明迁都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些反映了夏商时期(  )
A.出现民主决策方式B.王权受到一定制约
C.“家天下”格局形成D.地方诸侯实力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根据《左传·隐公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国君为惠公,他的妾为他生了个儿子叫息,后来惠公又娶了正妻,生了个儿子叫允。惠公薨时,允尚年少,无法独立执政,就立息为国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息的王位来的不合礼制,死后谥号称为“隐公”。“隐公”的称谓反映了(     
A.依据选贤任能确定王位继承人B.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被削弱
C.鲁国保留了浓厚的宗法制传统D.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认为“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推行了一些土地变革措施。如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鲁国实行了“初税亩”;秦国商鞅推行“废井田,开阡陌”。这些举措(     
A.根源在于井田制的逐渐崩溃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全面普及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旨在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儒家与墨家的言论(节选)

言论

出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

上表体现出儒墨两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A.用忠君理念推进国家治理B.借兼爱思想减少各国争端
C.以道德自律促进社会和谐D.因社会动荡同情平民阶层
2024-03-30更新 | 277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诏书上的文字。秦始皇命李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并将其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里耶秦简大部分是文书档案,基本都可以辨认。这说明(     
A.文字定型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B.文字统一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地域差别
C.文字异形阻碍了秦始皇统一全国D.文字统一促进了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在汉代思想家刘安等人看来,秦的灭亡是由于秦王朝统治者们“积怨在于民”,奉行了一条“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的畸形的政治路线,最终使其彻底陷入“与民为仇”的“绝境”。据此可知,刘安认为秦的灭亡是由于(     
A.暴虐无道,矛盾激化B.以吏为师,严刑酷法
C.大兴土木,国库亏空D.灾害频仍,百姓穷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据《史记》载,秦朝在各地的纪功刻石中,宣扬仁义道德称颂皇帝“原道至明”“体道行德”,“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这反映出秦朝
A.注重褒贬各类官员的文治武功B.凭借国家政权强力推行礼制教化
C.实现了神权与皇权的密切结合D.使法家思想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汉文帝时期采纳贾谊“众建诸侯”的建议,分割王国;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叛乱后,继续推行“众建诸侯”策略,并且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折射出(       
A.分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B.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
C.汉承秦制原则遭到破坏D.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汉武帝时期,内朝由大将军、尚书令、侍中或尚书令兼领尚书事主持集议;外朝由君主制诏,丞相御史因事遵旨召集廷臣议事。参加廷议的人,依讨论问题性质各有不同,但通常情况下由公卿、列侯、二千石(司隶校尉、三辅长官)、大夫、博士等人参加。汉武帝时期的这一制度设计(     
A.为提高国家统治效能创造了条件B.意在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
C.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决策的效率D.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4-03-07更新 | 5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史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西晋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虽然造成了战乱,但也以游牧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他意在强调当时(       
A.少数民族相比汉族更具活力B.中华民族在冲突、交融中进步
C.游牧文明较农耕文明占优势D.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西晋灭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东晋书法家卫铄在《笔阵图》中指出,“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在运笔时“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这一主张
A.表明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发阶段B.反映了讲求法度的楷书步入盛世
C.说明理学推动书法尚意风气盛行D.体现出取法自然的传统艺术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士族的状况。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       

士族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颖川皮氏

庾峻、庚地、庾阐

儒学造诣很深;庾阐为山水诗之先驱

颖川钟氏

钟繇、钟会

文学和书法上的造诣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河东裴氏

裴驷、裴子野

善礼乐制,讲求经世致用,文章为后世所推崇

琅琊王氏

王敦、王导、王義之

工于书法,政治地位和文学修养甚高

A.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B.推动了贵族政治的复兴
C.促使儒学成官方正统思想D.严重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宋书》为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记载:“至于元嘉末……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南北分裂结束,国家再度统一B.民族交融加强,边疆有效开发
C.经济布局变动,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局势动荡,北民大量南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南朝梁武帝极为崇佛,他扩建寺庙,带头吃素,登坛讲经,还多次舍身同泰寺。北魏太武帝却用儒学和道教自我标榜,于446年采取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毁坏寺庙,坑杀僧徒。两位“武”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表明(     
A.南北朝时期宗教影响到政治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
C.“三教合归儒”理论开始形成D.统治者的好恶决定宗教存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