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以下是1949年《人民日报》部分社论的目录摘编。

时间社论标题

1月1日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2月4日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

3月17日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7月29日严厉取缔投机活动,保持物价平衡!

9月7日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西藏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0月6日中苏友好万岁!

10月20日人民民主专政的机构

10月24日美国反动派必将自食其果

11月13日严惩怙恶不悛的反革命分子

11月21日地方人民政权建设的示范

12月4日战胜财政困难,争取物价稳定!

12月15日斯大林同志

——列宁伟大事业的继承者

《人民日报》的社论折射了我国当时多个领域的走向。依据材料指出其中两个领域的走向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7-03-03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请回答: (1)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形成的过程。
材料二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角度分别说明这两个周期进行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材料三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而我们认为,显示地缘正值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有哪些观点?并试以史实论证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临川区二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2016-11-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故城县高中高二下期升级(期末)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