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2023·江苏苏州·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毛泽东在接见印度、缅甸、印尼等国领导人时表示:中国方面对华侨的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要求华侨遵守居留国的法律,不要参加居留国国内的非法活动,要搞好同居留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中国不会输出革命。这反映了新中国(     
A.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工作B.注重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C.倡导不干涉别国的内政D.重视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023-05-26更新 | 46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对美国是不满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说明(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以苏联为主的外交政策
C.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2023-01-21更新 | 434次组卷 | 14卷引用:高频考点40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二辑)(全国通用)

3 . 史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史料运用]


(1)从史料一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史料二与史料一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2022-10-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过程
①首次提出:_______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_______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
②联合确认: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_______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2)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022-10-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2)原则: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4)成就
时期成就
新中国
成立初期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等国建交。
②1954年,中国倡导以_________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______”方针,推动了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
④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家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
①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_____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③自1970年起,中国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⑥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2022-09-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讲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2023届高三选必1一轮导学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材料三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加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针实施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2022-08-1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2022-07-0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刘少奇在1956年政治报告中道:“美国政府对于我国的态度至今还远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和平”,“事实证明,铁幕不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的门是对一切人敞开的。”这反映了我国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B.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C.有意放弃“一边倒”外交战略D.置身于美苏冷战对峙之外
2022-05-13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9 . 1953年1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有可能由共产党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而由国民党中国参加安全理事会。”这一观点的提出表明美国
A.意识到新中国的强大B.意欲改善同新中国的关系
C.企图制造“两个中国”D.开始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2022-05-10更新 | 4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10 .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59年,来华援建的苏联和东欧国家专家达8000多人,为中国培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达7000多人,同时中国从苏联和东欧获得了4000多项技术资料。这反映出当时
A.苏联和东欧科技水平很高B.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外交战略成效显著D.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