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新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


材料二   5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巩固的基础,50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加,从1949年的10个国家,到今日(1999年)已达到161个国家。

——摘编自杨成绪《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硕成果——回顾50年来的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和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月至8月,在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期间,中共直接以书面形式提出了如何处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议题。在给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刘少奇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继承旧约;二是重订新约;三是暂时维持条约的原状,在适当的时机重新加以签订。斯大林也表示:“新中国一成立,苏联就立即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因为那时是与国民党打交道,不能不如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指出订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原望和结果》

材料二   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手段,迫使旧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如驻军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海关管理权和司法权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这些特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非常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象征。特别是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最大。

材料二   1949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稿上的批文指示:“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政府自己解决。”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提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两个重要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摘编自尚伟《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路线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及历史作用。
2021-11-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恢复发展国内贸易的同时,国家也积极开展了对外贸易,促进内外交流。国家实行了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由国家贸易部统一管理外贸业务。在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一方面把对外贸易的重点转向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并积极开展同亚非国家的贸易活动,另一方面利用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在“封锁”“禁运”问题上的矛盾,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展贸易活动。到1952年,我国已先后同苏联、印度、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或发展了贸易关系。该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64.6亿元。而且,从1950年起,我国就扭转了长期入超的局面,实现了对外贸易的顺差。在进口货物中,奢侈品几乎绝迹,国家建设所急需的生产资料得到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陈国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简史(1949-1994)》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九五七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一百零四点五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六十四点六亿元)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二。在贸易构成上,一九五七年我国出口贸易额构成:生产资料占百分之九十二点七,消费资料占百分之七点三。这种情况表明,我国充分利用对外贸易来进口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出口贸易额构成上,工矿产品的比重逐渐增加。一九五二年工矿产品出口额在全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百分之十七点九,一九五七年则提高为百分之二十八点四。工矿产品在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提高说明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材料三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是毛泽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定的一个重要方针。进行经济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只要有可能,尽量争取同一切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发展国外市场。……早在1954年,他就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

——摘编自《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力更生和对外交流关系的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阶段重要论断和理念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指出:“自从有历史以来,任何国家间的关系,都不可能像社会主义国家间这样休戚与共,这样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这样互相援助和互相鼓舞
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
1956年,毛泽东将中国外交政策明确地表述为“同兄弟国家团结一致,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到中共十八大召开邓小平主张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编自曲鹏飞《中国共产党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


从上表中提取中共探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可提取部分信息,也可提取整体信息,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即“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 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 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 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明确宣布: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在毛泽东、邓小平等亲自领导下,对外关系取得了伟大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摘编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原因及其外交特点。
8 .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本国本民族与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的典籍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的典籍的核心内容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2)从材料二“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2020-04-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月考(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政权合法性,是指能够让社会成员认为其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力是正统的、合乎道义的,从而自愿服从或认可的属性,它是“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有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标志着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伟大梦想之实现。而如何有效地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和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

——摘编自罗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政权合法性建设及其时代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困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一个新生政权要想得到巩固,还涉及国际社会对该政权的认同问题。因此,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是巩固新生政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由于世界各国对新中国态度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际承认的问题上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针。

——摘编自李安增《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合法性的政治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国际承认所采取的“区别对待的方针”,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最主要表现及原因。
2020-07-04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阶段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
1949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瑞典、瑞士、挪威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
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