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1949-1956年《人民日报》在对外关系中“抗议”和“谈判”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统计情况(单位:次数)图中变化折射出我国(     

A.坚决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
C.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逐步减弱D.与美国的国家关系已趋于缓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又开展了“三反”“五反”斗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任务,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过渡时期国家治理的突出特点以及“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2)简要说明朝鲜战争结束后,在过渡时期中国是如何实现“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的。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

——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时的讲话,2013711-12


(3)简要举例“两个务必”在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简要分析毛泽东思想在过渡时期的作用。
2022-08-20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东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55年,新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这一对外贸易政策
A.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D.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4 . 毛泽东在《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向全世界声明:“我们所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下列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漠视条约,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1950年,中国援越抗法与抗美援朝战争几乎同步进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胜利的惯性推动下,更多是从意识形态出发,考虑的显然是自身的国际主义义务。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终于实现了停战,中共领导人才开始对国家利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平共处政策逐渐得到赞同。周恩来强调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一切国际纠纷。

——摘编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上所发生的变化,并指出新中国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外交方针、原则上的创新。
2019-10-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历程,该演进历程反映了
时期关系
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
8 . “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的核心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不结盟
D.独立自主
9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
A.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C.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10 .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布公告,宣布:“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