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国力的体现,其中领袖外交对一个国家的外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泽东第一次访苏期间发回的两份电报

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同斯大林第一次会谈情况致电刘少奇

(一)……(16日)下午十时谒见斯大林大元帅……谈了和平可能性,条约、借款、台湾及毛选出版等项问题。(二)斯大林说,美国人很怕打仗,……看他这种说法,仗是很难打起来的,和我们的估计一样。(三)关于条约问题,斯大林说,因为雅尔塔协议的缘故,目前不宜改变原有中苏条约的合法性。如果……重订新的,就会牵连到千岛群岛的问题,美国人就有理由要拿走千岛群岛。因此旅顺为苏联租借三十年一点,目前在形式上不要改变,但在实质上苏联实行撤兵,由中国军队进驻。我说撤得太早也不利。他说可想办法使苏联撤兵不成为袖手不管让中国同志独当其冲。……我说,照顾雅尔塔协议的合法性是必要的。惟中国社会舆论有一种感想,认为原条约是和国民党订的,国民党既然倒了,原条约就似乎失了存在的意义。……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

今天下午,莫洛托夫……问我对中苏条约等事的意见。我即详述三种办法:(甲)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样做有极大利益。中苏关系在新的条约上固定下来,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民族资产阶级左翼都将感觉兴奋,可以孤立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在国际上我们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国家,去审查过去中国和各帝国主义国家所订的条约。(乙)由两国通讯社发一简单公报,…… (丙)签订一个声明……当我详细分析上述三项办法的利害之后,莫洛托夫同志即说,(甲)项办法好。我仍问,是否以新条约代替旧条约?莫洛托夫同志说,是的。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1-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研究性试题
(1)美国代表布什跑上讲坛,要求从这一“决议草案”中删去“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驱逐出去”一段。在代表们的反对声中,大会主席马利克裁定,这个要求不合议事规则。这一历史片段反映出
A.中日建交提上议事日程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C.中美建交遭到各国反对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广受赞誉
(2)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对史料的概括、整理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请把下述标示材料各部分内容的序号,一一对应填入表中。
①“一边倒”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求同存异”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⑤一国两制
新中国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外交政策的成熟亚非会议改革开放以来
序号


(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①属于史料的是
②属于史料解释是
③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2019-11-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试题
3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丝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等整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2019-09-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材料二   晚清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1901年“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外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努力。
6 . 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美国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显露。战后,美国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目标,霍普金斯表述过这一目标:“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推进和鼓励民主政权在全世界建立。我们不应当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立场,即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的权利。”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123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面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新中国做出了哪一决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并概述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及其贡献(注意:会议及贡献写2个)。
2021-05-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特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

8 .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历程堪称大国关系发展的典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著名漫画家特伟《偷天换日》

材料二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美国国务卿助理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您认为双方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持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我们双方目前正在为下一步实现两国元首以及各个级别的交往,拓展各领域的合作在进行着有效沟通。……展望未来,我们还应该致力于两个“超越”,首先是超越      的不同。……在一个文明不断进步、观念日益多元的时代,中美完全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第二就是要超越“零和博弈”这种传统的思维。

——根据2017年3月10日外交部长王毅两会答记者问整理

(1)解读史料,了解其出现的时间是很重要的。材料一中的漫画,有人说,它创作于1942年,也有人说,它创作于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阐述两个创作时间背景下对该漫画的不同解读。(温馨提示:解读主要包括内涵和影响两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突破这一政策,当时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3)材料三中“      ”处应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要“保持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三则材料,请你用最精炼的话概括近现代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总体特点。

2017-08-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是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首创者和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概念,将其定性为真正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利害相关、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主要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不同性质国家之间开展普遍性外交联系。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建立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均摘编自杨扬、郭立桥《新型国际关系内涵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和”的理念,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的“合作共赢”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
2020-04-29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10 .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A.不结盟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睦邻友好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