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①抗美援朝的胜利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主要矛盾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国成功完成两弹一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 .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奉行不结盟政策
3 .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表是关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策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策略史实
A“另起炉灶”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C“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促进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全方位外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AB.BC.CD.D
4 . 下列各项关于新中国建立时的形势叙述准确的是
①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
③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政策   ④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安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4-0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被迫割地、赔款、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通商口岸。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丧失更多土地,列强可以在中国设厂制造。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拒签。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摘编自《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2)根据材料,以“护照变化与        ”为例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3)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20-04-0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回答问题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样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具体是什么?
(2)列举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分析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背景。
2020-03-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原则中,使得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有了经济政治支持的是
A.“一边倒”B.“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无敌国外交”
8 . 1950年,新中国从苏联、东欧进口的工业设备和原料占总进口的第一位,从苏联进口的日用品占进口货物总值的3.1%。1952年,中国直接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巨额贸易协议;同年,签订中日贸易协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②有利于新中国进行现代工业化建设
③建国初期我国日用品丰富无需进口
④欧日各国已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 1950年至1959年中国订购进口的415个成套设备项目中,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分别为304个和108个。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①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②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孤立封锁政策
③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④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 . 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