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2018-06-10更新 | 5108次组卷 | 8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3 .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弱国无外交,外交无小事……

材料一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建国初期,在两大阵营对抗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一边倒;而且要坚定的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三漫画

材料四6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日益动摇……美国再也阻挡不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步伐了……

请回答:

(1)由材料一看出,旧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 建国初,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六七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及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2018-02-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
A.“另起炉灶”
B.团结世界人民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目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国家要“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背景及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6 .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固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1954年)

材料三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195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中“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何地召开的?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7 .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材料说明新中国
A.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B.并未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
C.已经出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D.初期外交“一边倒”的说法需完善
8 . 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下列各项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不结盟
B.开展多边外交
C.“一边倒”
D.改善中日关系
2018-01-03更新 | 20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017高二·江西·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的评论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万隆亚非会议成功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17-08-2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联盟]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