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1644年,各交战方在威斯特伐利亚举行和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进了多元政治体系的形成。德意志众多个诸侯邦都成为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荷兰、瑞士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结束了全欧规模的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确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并没有因之而造成欧洲真正和平、稳定的局面。各国为了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地位,仍在不断地进行领土扩张和人口兼并。列强的争斗也不仅在欧洲展开,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摘编自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评析》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
(2)从材料二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法关系


材料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2022-05-10更新 | 48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   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注意①评述要围绕主题展开②论点应由史实支持③论述要层次分明④语言要通顺流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