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根据《辛丑条约》,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德国驻华公使,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枪杀)碑在其被杀处开始建设;1918年11月13日克林德碑被北京民众拆毁;1919年克林德碑在中央公园由德国重建并改称“公理战胜碑”;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保卫和平牌坊”。克林德碑名字的演变反映了
A.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代理工具
B.近代中国发展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权利得以维护
2021-06-02更新 | 977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宣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B.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
C.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D.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 . 1949年4月,在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时,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不听解放军的多次警告,闯入解放军防区,双方相互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最终狼狈逃走。这显示出
A.帝国主义国家从此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B.新中国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行径
C.国民党政府实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
D.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
2021-05-21更新 | 393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4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里,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新中国的外交意向与原则。七十年后,很多网站晒出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如下图。作为历史证据,这份国书可以用来研究

①中苏友好关系史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一边倒”政策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新中国在日内瓦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2020-12-28更新 | 191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1953年,为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中国政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和疑虑心理
C.使得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遏制
D.改善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7 . 1950年初,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
A.中国建交的重点是西方国家B.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已破产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D.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8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出席日内瓦会议D.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9 . 如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额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A.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0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