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日内瓦会议后,周恩来对外交工作指示,“区别不同国家的标准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前几年我们说‘先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现在经过初步整理,房子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因此可以请一些客人来”。这项外交方针的调整主要基于(       
A.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B.世界政治版图发生了积极变化
C.美苏“冷战”波及到亚太地区D.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2 . 1963年年底到1964年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此次非洲之行发表的公报显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议题主要为苏、美、英三国签署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3年7月)、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建交等。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外交(     
A.服务国内经济建设B.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
C.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变化
3 . 据1954年8-9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的民意调查,在受访的法国民众中,43%的人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     
A.法国与美国对抗的加剧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
C.西欧各国要求外交独立D.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的良好表现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通过艺术团出国演出、文化人士互访、围棋交流等形式主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扶植建立杂技团。此外,新中国还在英国、德国等地举办画展等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这些举措(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C.受制于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D.拓展了走向世界的外交路径
2023-01-12更新 | 52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根据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计量分析,1950年至1952年之间,“帝国主义”的词汇使用频率明显下降,“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从侧面说明当时(     
A.“一边倒”方针被废止B.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C.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D.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如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194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部分)
国名建交时间国名建交时间
苏联10月3日朝鲜10月6日
保加利亚10月4日波兰10月7日
罗马尼亚10月5日蒙古10月16日
匈牙利10月6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月27日
捷克斯洛伐克10月6日阿尔巴尼亚11月23日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坚持“求同存异”方针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重大事务
2022-12-15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乙卷)
7 . 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下图)宣布收回在京的外国兵营地产,并征用兵营及其他建筑。法国和荷兰前领事企图以过去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由拖延,但在中国政府的严正催促下不得不归还。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8 . 1954年,尼赫鲁访问中国后发表谈话说∶“我自己的印象是,中国不要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建立起它的经济”。1956年,周恩来说∶“几年来的情况起了变化,所以我们决定了这一方针。中国政府决定分三批释放日本战犯,释放的人数超过一千人”。这反映出(     
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B.周边国家关注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D.中国积极践行和平共处外交原则
9 .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策略,动员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国际交往。1952年,以喜饶嘉措为首的中国佛教界,给日本佛教界赠送药师佛像,引起日本佛教界和民间的强烈反响,史称“佛教外交”。据此可知,佛教外交
A.打破了外交的孤立局面B.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C.拓展了独立外交新途径D.根植于中日交流的传统
10 . 1952年,中国首次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电影放映活动,放映了《中华儿女》《白毛女》《赵一曼》等七部影片。1953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国电影周”,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光荣,我们争取和平道路上的朋友与同盟”。新中国此举有助于
A.改善外交环境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宣传“双百”方针D.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