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邻国对新中国存在忧虑。第一代领导人为了打破封锁,积极探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并开创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汪伟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对比分析》

材料二   现在,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恢复和坚持了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必将重新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通过)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措施。

2 . 中印两国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年2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甘地在之后信里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对中国抗战,他可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而蒋介石认为印度所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这就是两人间矛盾之所在。

—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度为中心》

材料二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协定,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出访印度空手而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图。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2018-07-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文科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1)指出材料一“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或成就)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材料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

(2)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3)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与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方针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2018-04-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