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引进的鼓励民众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一种制度。

1950我国体育代表团带回了苏联劳卫制的详细资料,并在《新体育》上作了全面介绍
19545准备劳动和卫国体有制度》暂行条例(即“劳卫制”)出台,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体育锻炼标准建立
1958国家体委正式颁布《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劳卫制强调要“人民强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测试项目繁多,主要项目包括手榴弹掷远、行军、骑马、军用步枪的射击等。有国家统一标准,也主张各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的进行年龄和项目分组。通过劳卫制测试者,可获得证书和证章,年轻人把获得证章视为莫大荣誉,不少年轻人为通过劳卫制测试,起早贪黑地训练
20世纪60年代初劳卫制的实施举步堆艰
1964将劳卫制改名为《青少年体育炼标准》,后又改称《国家体育炼标准》,其内容也做过多次修改

——摘编自徐星《建国初期我国劳卫制的研究与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我国建国初期的劳卫制。(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2-01-13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美两国像一对隔大洋相望的冤家,中国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9年,尼克松政府适当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包括取消《国外资产管制条例》中对美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从事对华交易的限制,但规定这些交易必须属于巴统设定的非战略交易等规定。1971年在中国成功实施乒乓外交之后,尼克松总统采取一系列步骤增加中美之间的旅游和贸易交往,并允许在一般许可证清单下进口所有中国商品。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如将中国从商品管制名单的Z组(全面禁运)调整到Y组(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取消要求美国公司在位于巴统成员国的分支机构向中国出口战略商品时,必须在取得所在国许可证的基础上取得美国财政部的许可证;取消要求美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向中国出口海外技术时必须事先取得财政部的许可证等相关规定。1972年,双方的贸易额猛增至9250万美元。

——摘编自贺平《尼克松政府初期美国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政策评析》

材料二 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关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政府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对华战略与中国外交政策”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3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特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
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旨在实现关税自主和取消治外法权的改定新约运动达成部分目标
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取消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治外法权基本达成目标
1949年新中国宣布废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成目标

从材料从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2月,斯大林派米高扬到西柏坡同毛泽东主席会晤,双方进行了内部沟通。6月,毛主席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提出向苏联“一边倒”。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正式宣布予以外交承认,并互派大使。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除苏联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遏制的敌对政策。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随后,中美双方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1957年11月,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主席提出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首”。

——摘编自周晓沛《我看中苏关系近四十年变迁》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党分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1960年7月,赫鲁晓夫单方面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撕毁双边协议和合同,同时,在新疆地区挑起边境纠纷。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又在边境大量增兵,并派军队进驻蒙古,威胁我国安全。1969年,先后发生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双方从意识形态冷战演变为边境冲突热战。1979年9月至11月,中苏在莫斯科举行了国家关系的谈判,这次谈判的核心问题是,要苏联从中苏边境和蒙古撤军,停止支持越南侵束反华。1982年10月,中苏双方在北京开始政治磋商,一谈就是6年。随着中苏政治磋商的持续进行,两国经贸、文化等交往逐渐增多。1987年2月,中苏双方在莫斯科举行了边界谈判,双方都希望边界问题的解决能有助于改善两国政治关系。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访问,会谈中,双方赞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摘编自周晓沛《我看中苏关系近四十年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向苏联“一边倒”及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从20世纪60至8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苏关系的演变进行简要评析。
2021-03-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西四旗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法关系


材料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2022-05-10更新 | 49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材料三

“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

—2012年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

材料四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五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五中“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9-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8 .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0-10-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10 . 外交策略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说:两大集团的冲突,是根本的冲突,两大集团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一边是社会主义,另一边是帝国主义,当今之世,非杨即墨,不是倒向苏联一边,便是倒向美国一边,绝无例外。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一边的,真正的援助只能向苏联一边去争取,而绝不能把目光投向帝国主义的一边。

——摘编自张素我《回忆父亲张治中》

材料二   1949年,张治中说:我坚决反对一面倒亲美,主张美苏并重,就是亲美也亲苏,不反苏也不反美,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之后,就要开始生产建设的伟大工作,以中国之大,人口之众,建设不可能只靠自己,还得向外寻求援助。我认为,光靠苏联援助不够,还得向英、美等国去争取援助才行,光靠任何一国都是不行的!我们要和所有的国家做生意,尤其和发达的苏、美、英等国做生意,而不能像清朝时代那样闭关自守,一律排斥外来的东西。

——摘编自张素我《回忆父亲张治中》

材料三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制的1978~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情况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几年内先后是以怎样的外交策略登上世界舞台的?
(2)概括并评述材料二中张治中的外交和经济主张。
(3)阅读材料三中的数据,用所学知识说明此阶段我国能大量利用外资的政策性因素及利用外资的作用。
(4)你认为制定对外政治与经济策略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19-12-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