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一改晚清以来的屈辱外交局面,取得了重要外交成就。其中于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并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不结盟运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 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
A.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B.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
3 . 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2020-10-05更新 | 5309次组卷 | 67卷引用:海南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
4 .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两国
A.积极地推行不结盟政策B.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走上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外交政策及成就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积极参与国际会议
20世纪70年代积极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积极实现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参与多边外交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外交以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世贸组织
中共十八大以来奉行宽领域、全方位、立体化的多边外交,积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上表所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侧重,你有什么认识或见解,提取出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主题,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6 . 新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活动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时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以公函方式通知尚留驻中国的使领馆。将毛泽东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声明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对外援助工作,将其视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谊、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援助国是蒙古、越南、朝鲜以及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对外援助被认为是“严肃的政治活动”,其政治色彩浓重。1976 年以前,中国共向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援助内容有现汇、物资、技术、工程和劳动力等。1977 年,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援外工作的报告》,将此后对外援助的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设定为不超过 4%。20 世纪 80 年代,“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新原则提出,对外援助逐渐演变为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更加重视以援助带动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是新中国历届政府在进行对外援助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李云龙 赵长峰《从“无偿”到“互利”:中国对外援助的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外援助的阶段特征及转型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援助转型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的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1945-1952)》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伊始,起到新中国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从 1953 年至 1955 年,周恩来又几经酝酿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一条既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又直接指导外交、外事部门制定对外政策、 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外交方针。

——摘编自张颖《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0-07-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
2020-07-10更新 | 966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鸡西一中、鹤岗一中三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从1964年到1970年,中国一共向23个正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提供了资金、武器和人员方面的培训。向非洲8个国家派出了援外医疗队。中国还同几内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等12个国家签订了援助协定。中国此时期实行的外交政策表明
A.外部环境持续恶化B.一直奉行不结盟原则
C.和平发展成为主题D.以联合国工作为中心
2020-07-03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高三最终押题考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