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2 道试题
1 .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
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我们应当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2)据材料二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各自主要政治制度方面存在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2021-02-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邻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由于其没有真正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决定暂不解决与之建交的问题。这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 . 1953年11月5日,美国政府某文件指出:“美国在远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应付势力强大并与西方国家为敌的共产党中国,应付中国与苏联的紧密联系而形成的新的力量格局。”美国的这一政策
A.导致中美关系开始恶化B.利于“一五”计划的推行
C.易加速中苏同盟的形成D.不利于中国外交空间的开拓
6 . 斯大林在1948年曾回忆苏联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努力∶"在对日战争结束后,我们曾邀请中国的同志来就如何能同蒋介石订立一项暂时性条约(加入蒋介石的政府,并解散中共的军队)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但实际上,他们回去后却自行其是。"这反映了
A.苏联在战后遵守民族自决原则B.美苏冷战影响了重庆谈判进程
C.意识形态冲突使中苏关系紧张D.中共力图维护外交的独立自主
7 . 新中国成立后,英国积极表示要给予“法律上的承认”,正在访苏的毛泽东也希望利用英国的这一态度向苏联施加压力,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但在中苏缔约在即之时,毛泽东提出对中英建交谈判“拖一下”的方针。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B.防范英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需要
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必然要求
2021-01-03更新 | 428次组卷 | 6卷引用:卓越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两国
A.积极地推行不结盟政策B.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走上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
9 . 材料词汇是一个时代的标记,承载了历史的信息,有时也随时代发展而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条理清晰)
2020-12-2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9 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三条外交方针,其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所回答的问题是(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B.如何建立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C.如何处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特权D.如何摆脱国民党时期屈辱外交的束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