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1 .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对外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史料研习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材料二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理论指导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政策的制定还要考虑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外交方针、政策、原则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意义或作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改善中美关系美国: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国: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也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问题讨论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新局面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化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完全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角度分别说明这两个周期进行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2020-01-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的那样,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没有展示中国当时所流行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导向”。之所以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B.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提高了中国的外交话语权D.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
2020-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 -1956 年,来华留学生1891人,来自世界19个国家,其中主要来自社会主义国家。1957-1965 年,来华留学生5368人,来自世界69个国家,美国、瑞典、西班牙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现了零的突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人数由40多人增长到300多人,汉语是这些来华留学生的首选课程。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各人民民主国家来华留学生暂行管理办法(草案)》《各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关于接收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来我国学习的修改意见》等文件,给予来华留学生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以及生活补助等政策。

----摘编自张玉永《建国后来华 留学生政策研究》

材料二1978 在华留学生为1900人,全部享受政府奖学金。2006年一年中来华留学生162695人,其中自费留学生125783人,日本和韩国学生是来华留学的主力军。来华留学的学生层次不仅包括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包括短期进修生,他们选择就读的高校以及专业更加多元与丰富。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1992 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激发了高校招收留学生的积极性。1998 年国家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规范了自费留学生的管理。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中国文化研究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奖学金制度和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并提高奖学金的使用效益。

-----摘编自郑向荣《建国六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65 年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来华留学生的变化及其背景。
2020-04-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0年前,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做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

材料二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三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第六届中美危机规避与合作对话开幕式时,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表主旨演讲。他谈到,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为核心),确立了双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零和”关系。19世纪的方法解决不了 21世纪的问题。构建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不能紧抱冷战遗产和思维不放,否则就是在制造而非清除障碍。新的形势呼唤新的国际关系模式……中美两国在国际安全、防扩散、反恐、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全球经济治理、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疾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广泛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人民网华盛顿2014年4月10日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对的新形势、新挑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19世纪的方法解决不了 21世纪的问题”?
2020-07-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找出材料一中能够反映中国人坚决拒绝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7 . 2019年是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致特朗普总统的贺信中说,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援华抗日的政策,1942年2月上旬,它决定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6月初它又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动协定》。该文件规定美国将依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8.457亿美元的物资。中美还在军事方面实施了合作,由中国军队组成的援缅远征军,在美国史迪威将军的率领下入缅同日军作战。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 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


(2)依据材料,概括出前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新关系出现的背景。

材料三 如图是根据美国学者伊罗生《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归纳的近代以来美国对中国总体看法的五个阶段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1949年至今的时间轴上选取任意一个两国关系的发展阶段,仿照前五个阶段命名其阶段特征,并举例加以论证。
2020-01-25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前,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国际背景。
(2)春秋时期,孔子在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提出了哪些主张?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为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其主要理论成果有哪些?

材料二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第六届中美危机规避与合作对话”开幕式时,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表主旨演讲。他谈到,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为核心),确立了双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零和”关系。19世纪的方法解决不了21世纪的问题。构建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不能紧抱冷战遗产和思维不放,否则就是在制造而非清除障碍。新的形势呼唤新的国际关系模式。……中美两国在国际安全、防扩散、反恐、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全球经济治理、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疾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广泛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人民网华盛顿2014年4月10日电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对的新形势、新挑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19世纪的方法解决不了21世纪的问题”?
2020-05-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现在各种亚非国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横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


(1)依据材料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说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路?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
2019-12-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回答问题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样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具体是什么?
(2)列举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分析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背景。
2020-03-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