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

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怖”,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

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域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用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
2020-08-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969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4 . 2019年是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致特朗普总统的贺信中说,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援华抗日的政策,1942年2月上旬,它决定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6月初它又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动协定》。该文件规定美国将依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8.457亿美元的物资。中美还在军事方面实施了合作,由中国军队组成的援缅远征军,在美国史迪威将军的率领下入缅同日军作战。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 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


(2)依据材料,概括出前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新关系出现的背景。

材料三 如图是根据美国学者伊罗生《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归纳的近代以来美国对中国总体看法的五个阶段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1949年至今的时间轴上选取任意一个两国关系的发展阶段,仿照前五个阶段命名其阶段特征,并举例加以论证。
2020-01-25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边外交是现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外交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周边外交战略制定加快。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外国记者时表示,在成功度过了朝鲜战争的考验之后,中国要融入到世界外交的体系当中去。

材料二   1992年之后,周边外交战略和之前相比,有了重大发展。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周边地区国家整体发展。中国周边国家战略在国际制度合作上有重大创新。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历历《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演变》

材料三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析1953年我国外交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原因,并指出50年代为了融入世界外交体系做出哪些努力?
(2)据材料二,概括1992年之后我国周边外交战略有了哪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时代周边外交有哪些战略目标。
2019-12-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材料一所记述的事件是        ,从材料一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坚决拒绝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2020-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熄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満成功.

材料二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材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议(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皮度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

第十条苏联政府允予抛弃……一切租界等等之特权及特许。

第十二条苏联政府允诺取消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24年5月31日北京

材料二帝国所期求者,……大东亚新秩序,以此贡献于世界持久和平。而国民政府自革新以来,夙与帝国同志……帝国……断然交还在中华民国之一切帝国专管租界,承认收回上海共同租界、厦门共同租界及北京公使馆区域,撤销治外法权等。

——日本《帝国政府声明》1943年1月9日

(注: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政府对日宣战文告》,明确宣布:“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材料三(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将北平使馆租界……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

——《中美平等新约》1943年1月11日华盛顿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莫斯科

材料五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印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与苏、日、美外交的分别是中国的哪个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日本、美国在华特权先后被取消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相比,1954年的《中印联合声明》倡导的国家关系原则增加了哪些?并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后,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019-08-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四)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并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这样,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析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采取的其他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2019-11-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10 . 礼仪与社会

材料一   古代饮食中的礼制思想,通过先秦古籍的记载得以体现:

天子举(丰盛的饮食)以大牢(牛羊猪),诸侯举以特牛,卿举以少牢(羊),大夫举以特牲(猪),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上下有序,则民不慢。

——摘自《国语》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犹若可以致敬其鬼神。

父母在,朝夕恒食(先饮食),子妇佐饺(后饮食)。孝子之养老也……以其饮食忠养之。

——《礼记》

凡食之道:大充(指过饱),伤而形不臧;大撮(指过饥),骨枯而血冱(匮乏)。充撮之间,此谓和成。

——《管子》


(1)概括先秦时期饮食礼仪的特点,简析这种礼仪形成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欧洲礼仪的产生经历了从“courtoisie”(宫廷礼仪)到“civilite”(礼仪)弄到“civilization”(文明)的演变。“宫廷礼仪”最初是指欧洲封建君主的宫廷行为方式,16世纪泛指骑士贵族的举止方式。16世纪中叶后,随着骑士贵族的没落和新贵族的兴起,“礼貌”逐步取代了“宫廷礼仪”,成为上流社会举止的普遍性要求。这迎合了新教教会的变革,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并不断传播。

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等级社会日趋衰落。法国大革命使欧洲社会政治中心由宫廷转移至市民社会,越来越多的市民阶层与贵族一样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分子。“礼貌”也经历了一个市民化的过程,被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所取代。个人行为方式也朝着理性节制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杨素萍《欧洲国家礼仪教育的变革及动因探究》


(2)阅读材料二,概括欧洲礼仪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1859年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欲赴京觐见皇帝,与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咸丰皇帝要求行跪拜礼,想以之形成礼仪惯例,华若翰表示不能接受跪拜礼。双方经多次交涉未果,最后只好罢议,公使不必面见皇帝而直接换约。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后,西方驻华公使以公使团的名义再次要求觐见皇帝,双方围绕跪拜礼又进行了尖锐的交涉。清政府最终被迫改为鞠躬礼。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文告,废止跪拜等旧礼;8月,又规定公务活动中施脱帽鞠躬礼。

1949年,外交部邀请苏联和东欧国家驻华大使,对中国外交官培训礼仪。1951年外交部制定的《对外宾交际须知》规定:宴会请柬须提前一周发出,宴会人数避13(西方忌讳);谈话不过分恭维,也不过分谦虚……1955年外交部礼宾司成立。1990年起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对外交活动中国旗、国徽、国歌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

——摘编自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等


(3)阅读材料三,对晚清以来的外交礼仪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5-14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