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93―2014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及分布地区示意图


注:除国事访问之外,参加具有多边外交(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程质的出访法59次。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图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
(2)概括指出材料二图中我国国家元首出访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03,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中苏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在困难中有过相互支持。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直到边境上军事对抗。面对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形势,毛泽东以联合求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毛泽东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际舞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的内在逻辑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所推行的外交原则与政策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及其意义。
2020-03-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其制止且本国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12月)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至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冰岛

1971年12月8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荷兰

1972年5月18日

日本

1972年9月29日

西德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新西兰

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其所反映的国际形势的突出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到分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俄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2020-02-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材料二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
2020-06-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华夷体系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它以服从和被服从为原则,往往是中国以“恩威兼济”之道,给予各国经济上的好处,各国则出让部分的政治主权为代价。该体系强调利益的调和、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战争和利益的冲突。…...古希腊和古罗马由于没有这种封贡制度,和周围的民族、国家间战争不断,他们固执地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最终导致希腊罗 马统一的文明体的崩溃。

——摘自曾磊《关于中国古代的国际关系体系——华夷体系的点思考》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里,几个世界性大事件都发生在亚洲(中国革命胜利、朝鲜战争、印度独立),可见地缘政治的重心已剧烈倾斜。......亚太平洋地区的崛起动摇了大西洋作为国际力量中心的地位。

——摘自陈奉林《从东亚区域意识到东方国家的整体崛起》

材料三   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必然影响到一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外交战略的演变是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

——摘自孙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处理国际关系方式的差异,评价中国古代“华夷体系”之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太平洋地区崛起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及主要原因。
2020-04-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广东等省2020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一战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几经沉浮;近年,中国不断在国际舞台上阐明主张、提出方案、贡献智慧,中国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 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二:1919 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 10 年一小变、30 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 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 1919 年、1949年和 1979 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中国青年网《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11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华盛顿会议上是如何解决山东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战略性调整”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外交政策调整前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设想是什么。请用冷战结束以来的史实说明这一构想实现的可能性。
2020-07-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政权合法性,是指能够让社会成员认为其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力是正统的、合乎道义的,从而自愿服从或认可的属性,它是“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有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标志着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伟大梦想之实现。而如何有效地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和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

——摘编自罗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政权合法性建设及其时代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困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一个新生政权要想得到巩固,还涉及国际社会对该政权的认同问题。因此,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是巩固新生政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由于世界各国对新中国态度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际承认的问题上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针。

——摘编自李安增《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合法性的政治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国际承认所采取的“区别对待的方针”,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最主要表现及原因。
2020-07-04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 三大外交政策。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再强调,新中国是一个充分享有独立、自由的主权国 家,作为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它与任何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为基础。为此,中国坚决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拒绝承 认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外交上突出表现为参与国际机制。在 这一过程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主权平等原则,根据国情自主决定参与融入的领域和速度,始终反对任何国际组织或国家利用国际机制干预中国内政,也反对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如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秉持着“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的原则。 中国政府基于一个中国的原则,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性质、章程和实际情况,以所能同意和 接受的方式对台湾的加入问题做出安排,坚决反对一些国家提出的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的 图谋。中国不参加任何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或多边国际组织,中国参与与推动形成的 国际机制都属开放、不针对第三方的。中国通过拓宽多边外交,加入国际组织,促使中国经 济和社会得以高速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摘编自张清敏《冷战后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参与国际机制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1950年,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我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也有利于祖国统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2020-07-0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北师大遵义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日益凸显。这种分歧主要存在于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共同的战斗也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1945 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1947 年 2 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后来被称为“多米诺理论”(一个国家倒向共产主义,将在周边国家产生“多米诺”效应)。它主导并困扰着美国的对外政策达整整一代人。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四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完成下列要求:
(1)20 世纪四十代,美苏关系由同盟走向对抗。据材料一,概括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 50 代美国为防止“烂苹果理论”在亚洲扩散而采取的举措。指出二战后初期苏联“需要安全保障”在亚洲所采取的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仍在继续”的原因。
(4)概括材料四中亨廷顿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的合理性。
2020-05-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