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2021-09-04更新 | 29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
2 . 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
2020-07-10更新 | 966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华夷体系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它以服从和被服从为原则,往往是中国以“恩威兼济”之道,给予各国经济上的好处,各国则出让部分的政治主权为代价。该体系强调利益的调和、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战争和利益的冲突。…...古希腊和古罗马由于没有这种封贡制度,和周围的民族、国家间战争不断,他们固执地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最终导致希腊罗 马统一的文明体的崩溃。

——摘自曾磊《关于中国古代的国际关系体系——华夷体系的点思考》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里,几个世界性大事件都发生在亚洲(中国革命胜利、朝鲜战争、印度独立),可见地缘政治的重心已剧烈倾斜。......亚太平洋地区的崛起动摇了大西洋作为国际力量中心的地位。

——摘自陈奉林《从东亚区域意识到东方国家的整体崛起》

材料三   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必然影响到一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外交战略的演变是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

——摘自孙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处理国际关系方式的差异,评价中国古代“华夷体系”之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太平洋地区崛起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及主要原因。
2020-04-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广东等省2020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的”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洋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
A.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B.反对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
C.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D.为新中国成立做理论上的准备
2020-01-25更新 | 3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外交部长陈毅陪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后访问了欧亚非14个国家。在访问埃及时,周恩来拟定出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在马里期间,周恩来宣布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援助的“坚持平等互利、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等八项原则。由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外交
A.为打破国际困局进行灵活调整B.固守建国初期制定的外交政策
C.带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D.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超越
6 .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并特别指出:“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
B.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
C.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D.积极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2019-09-08更新 | 541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1949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联合苏联,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和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光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8 .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19-06-22更新 | 17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9 .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10 . 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