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后,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国力强盛,周边民族及亚洲、欧洲等七十多个国家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朝统治者认为隋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在于外交政策的失误,过于“大汉族主义”,因此唐朝采用当时国际上遵循的外交语言,与各国元首亲热地称兄道弟,而且还特别重视民间经贸文化交流,通过不断的民间交流来影响到各国的外交政策倾向,对前来中国的海外商贾,采取了不少保护性措施。

——摘编自曹文君《从外交政策看唐朝统治者的对外意识》等

材料二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三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的外交状况及统治者的外交意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2-01-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后疫情时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谈谈中国政府采取的对策。
2021-12-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3 . (19)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图一是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图二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     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972228日)。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材料三       当中国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时,20171218日,白官网站发表了以“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为题的报道,美国也宣布进入一个“新时代”。相较于“冷战”结束以来几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在对华关系上变得消极许多。

中美关系已经转变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这一转变使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存在不少机遇。

——整理自刘建飞《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导致三个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认识。
4 . 学思之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628日)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021-10-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由材料一可知,当时清朝部分官员的对外态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对外态度的形成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10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正式宣布予以外交承认,并互派大使。194912月至19502月,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除了为斯大林祝寿外,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党分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19606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5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对我方搞突然袭击,攻击中共是“疯子”,“要发动世界战争”……19607月,赫鲁晓夫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1400多名专家,撕毁几百个双边协议和合同,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中苏之间的分歧从两党意识形态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二   20196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将保持和深化高层战略互信对话,提高现有双边政府、议会、部门和地方间合作机制效率,必要时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确保全面快速发展的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取得更大成果,进一步密切协调外交行动。这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关系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和对中国的意义。
(3)结合所学,谈谈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全国·模拟预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1128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是:一,亚洲已进入摆脱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的新阶段;二,亚洲人要用“王道”战胜西方列强的“霸道”;三,要战胜“霸道”,亚洲民族必须联合,诉诸武力;四,俄国已打破了西方的“霸道”,是亚洲各国的榜样;五,关于日本,孙中山说:“日本民族既得了欧洲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的本质”,希望日本国民在此两者之间做出详审慎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11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顽固推行反华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赫鲁晓夫上台后,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中苏联盟破裂。为了反对美苏两霸,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中国权益,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中国“在反对修正主义问题上,我们的矛头主要对准赫鲁晓夫;在反对帝国主义问题上,我们集中力量反对的是美帝国主义”,把中国外交的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建立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

——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反帝反修”外交战略的内涵及其实践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反帝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反帝思想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思想变化的历史启示。
20-21高二下·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8 . 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国际局势,我国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摘编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   外交战:在国际斗争中,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取决于该国运用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当今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博弈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孟宪生《审视全球化时代国家角逐之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分析其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国家外交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9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如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0-12-0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话题04大国外交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简述这一原则实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