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8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一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丧失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三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五 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中国致力于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充分说明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造成清王朝在外交上不断丧权辱国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3)结合材料三指出:这里的“原则”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原则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2022-02-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54年6月29日,中国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上述声明(  )
A.直接推动了朝鲜问题的最终解决
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共识
C.体现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减弱
D.导致中苏之间关系走向破裂
2022-02-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原则D.不结盟原则
4 . 下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建交国家数量表。针对这一现状,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年份(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个)
194910
19509
19511
19520
19530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致力于发展全方位外交
C.彻底放弃“一边倒”的方针D.积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亟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美国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于是,我国政府公开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说明该外交政策的提出
A.受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影响B.清算了国民政府时期的不平等外交
C.加深了中西方之间的隔阂D.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和影响
6 . 新中国外交史上发生的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③尼克松访华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

材料二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科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外交关系的特点。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与俄罗斯关系与材料一的不同。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022-02-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后,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国力强盛,周边民族及亚洲、欧洲等七十多个国家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朝统治者认为隋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在于外交政策的失误,过于“大汉族主义”,因此唐朝采用当时国际上遵循的外交语言,与各国元首亲热地称兄道弟,而且还特别重视民间经贸文化交流,通过不断的民间交流来影响到各国的外交政策倾向,对前来中国的海外商贾,采取了不少保护性措施。

——摘编自曹文君《从外交政策看唐朝统治者的对外意识》等

材料二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三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的外交状况及统治者的外交意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2-01-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需要一个和平建设的环境,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和平共处。而处于两大阵营之间的许多民族主义国家,越来越倾向于政治上的和平中立。这些国家出于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干涉内政"的防范,也出于因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而产生疑虑,都有“和平共处"的愿望。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B.决定国际关系的走向
C.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要求D.直接推动了中法建交
2022-01-21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