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与会国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国家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内容;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说明二战后
A.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显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主导地位已被动摇
D.第三世界左右国际政治格局
2022-05-31更新 | 1217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议
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022-06-05更新 | 1693次组卷 | 1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从1955年1月到1956年6月,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联系和交流。根据你的判断,这其中绝大多数国家属于
A.周边国家和邻近国家B.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C.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D.不结盟运动国家
2022-03-06更新 | 838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新中国来说,这次会议得以和西方大国的政治家及外交官进行面对面交流。周恩来介绍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代表相识,促成他们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了解。该会议上,中国
A.成功推动朝鲜问题解决
B.拓展了对外交流的空间
C.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6 .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就钱学森回国问题进行会谈,中方代表用钱学森的亲笔信揭穿美国政府否认的扣留中国公民的事实,美国政府被迫无奈才准许被扣押长达5年之久的钱学森和家人离开美国。钱学森能回到祖国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冷战政策的失败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C.中方代表的证据确凿D.钱学森爱国热情强烈
7 . 1954年4月,中央向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代表团指出:“奉行积极的外交政策,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努力使会议得到预期目的,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并开创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矛盾的局面。”为此中国代表团
A.贯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B.达成了有关朝鲜问题的协议
C.坚定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与西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万隆会议上,针对伊拉克代表提出的“新中国政权具有侵略性和攻击性”的言论,周恩来阐述了亚非国家的共同经历、苦难和向往,强调了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促进了大会的进行及参会国之间的合作。这反映了
A.亚非各国间矛盾的尖锐B.历史问题引发了外交争议
C.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2022-03-23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是关于某个国际会议的简报及相关内容的示意图。以下的四个分析中准确的是

①迎来了新中国与各国建交的高潮
②明显改善了新中国与英国的关系
③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地区的安全
④建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坚定地与苏联、北越站在一起,支持北越的正义要求。同时,在各方分歧难以化解,谈判面临破裂的情况下,积极同双方代表进行沟通,最终使双方分歧得到调和,并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这反映了新中国
A.践行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B.贯彻“一边倒”的外交理念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外交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