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现代中国外交体现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只有五个,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四年间,就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就国际话语权而言,万隆会议成为集中传播新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多边舞台。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

——张屹峰《万隆会义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   1972—1988年是中日民间外交的“蜜月期”。1972年以前,就已存在的日中友好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等,80年代初期在中日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中日友好交流协会“,“中日民间人士会议”和“中日友好世纪委员会”三个固定的民间交流渠道。原有的双边贸易,文化交流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往也迅速扩展,内容涉及到金融、航空、海运、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等领域。至1987年底,日本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6.4%,友好城市不断建立。

——刘天纯《日本对外政策与中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万隆会议“集中传播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蜜月期”中日民间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蜜月期”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外交重心变化的轨迹。
2019-12-1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表明了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饭(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这种历史不应当重复了。依现时的情况说来,高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

——引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自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结合所学,简述1937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制定“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国际背景,并简析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得到反法西斯各国和海外华侨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和勇气。从1938年3月到1939年6月,苏联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总额达2.5亿美元的贷款。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胜利的14年中,华侨捐款总额为国币13亿多元,战时全世界的800多万华侨中,有半数以上为祖(籍)国抗战捐过款(物)。

——整理自【英】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等

材料二   从1949年起截止到1974年底,中国对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老挝、柬埔寨五国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62.9%,对第三世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35.9%。这些援助资金主要被受援国用于军事安全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提升对外援助的经济效应。

——整理自刘方平《中国对外援助70年:历史进程与未来展望》


(1)材料一中苏联援华期间中国抗战战略局势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侨支援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呈现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中国的援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5-1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卓越贡献,从中也彰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包括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斗争;对有一定和平愿望但又态度动摇的英、法既斗争又联合;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政府采取和解政策;与友方(越南和苏联)密切合作、保持一致,但又不消极等待……在谈判过程中,他则始终清醒地估计到美国干涉造成战争国际化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后果,因此当出现僵局时,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妥善考虑适当的让步……极力避免谈判破裂。

——曲星《试论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外交》

材料二 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思想,就是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形成的(周恩来)科学地概括出“一纲四目”思想。“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1)台湾统一于中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郭溪土《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策略。结合所学,指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所发挥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和平解放”台湾思想提出的相关国际背景。有学者认为“‘一纲四目’为‘一国两制’构想奠定了初步框架”,结合其内容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