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
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2 . 1972年8月,中国从反对肢解一个国家的原则立场和国际法规范出发,在安理会投票否决由部分国家提出的关于推荐接纳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原因是印度军队尚未撤出东巴,巴基斯坦的9万战俘和3万平民尚未按1948年的日内瓦公约约定被遣返本国,战争状态尚未结束。此举
A.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改变了全面冷战的国际局势D.表明中国发挥了大国作用
3 .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右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A.老照片和纪念邮票均属于实物史料,但二者具有不同价值
B.照片与纪念邮票进行互证,更能全面认识此重大历史事件
C.老照片比纪念邮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此外交成果的认识
D.邮票比照片更准确反映出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的情景
4 . 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认识到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战略收缩和防守,以“缓和”取代“冷战”,以“谈判”代替“对抗”。造成美国当时进行战略调整的外部背景是(       
A.美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B.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苏联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下图可知,该时期我国
A.逐步减少对日经济依赖B.对外贸易状况持续恶化
C.对日贸易结构趋于合理D.日益缩小中日经济差距
2022-01-21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研究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改变了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亚洲进行的“热战”战略,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也发生了深刻转变。美国的这一转变
A.表明其冷战战略重心的转移B.宣告了冷战在亚洲基本结束
C.改变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D.意在构建新的全球战略平衡
7 . 1970年.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提案”投票表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赞成票首次超过反对票,美国为此提出“双重代表权提案”。蒋介石召见其秘书钱复明确指示:”如果新中国被联合国接纳.台湾当局则停止出席联合国会议。”这表明
A.蒋介石怀有一个中国情结B.“九二共识”已经达成
C.海峡两岸已经实现“停火”D.“一国两制”深入人心
8 . 1971年10月,经过联合国成员国投票,新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在这场投票中,大量亚非拉国家投了赞成票;一贯与中国意见相悖的欧洲国家几乎全票赞成,只有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苏联也投了赞成票。这反映了
A.中国大力推行不结盟外交B.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C.中国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D.中苏关系恢复了正常化
9 . 2021年3月18—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对待美国的挑衅,中方正面回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而5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谋求中美关系的改善。这说明(     
A.个人行为决定着中美间的关系B.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改变
C.国际诉求决定中美之间的关系D.外交方针服从于国家利益
2023-01-08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71年在评价某重要事件时,国际社会有如下说法:“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中国突然变成了一出戏的主要演员之一”;“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时能有更大的权威”。这些评价针对的是中国
A.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