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发起成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致力于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打造广泛的“金砖+”平台;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与国际发展法律组织签订谅解备忘录,启动“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等。这表明我国(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B.强调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主导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出发点
2 . 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可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
3 . 数十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建设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上百座机场、港口、电站;援建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万多人次,医治当地病人2亿多人次;帮助非洲培训数十万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系列举措(     
A.有利于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B.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C.是践行“真实亲诚”的结果D.目的在于增强中国经济实力
4 . 学者杨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外交发展划分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改革开放至入世前),“内外合力、扩大交流”(入世至十八大召开)与“提质升级、合作共赢”(十八大以来)四个历史阶段,以下外交史实与所属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文化先行,外交殿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C.内外合力、扩大交流:“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D.提质升级、合作共赢: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党的文献中与外交相关的部分用语的变化。这可用于说明(     
文献用语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重要外交历史经验来继承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革命决不能输出”,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国际主义”不再被正式提起,“爱国主义”提法被延续下来
A.中共外交理念缺乏延续性B.我国对时代主题认识的改变
C.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消失D.中国的外交立场发生了变化
6 . 迄今为止,中国已同各国结成各种不同层次伙伴关系近百个。不拉帮结派,不针对特定国家,大家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公开宣布,欢迎他国搭中国的便车,搭中国便车的国家越多越好。这表明当代中国(     
A.支持和维护联合国的核心作用B.推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战略
C.改革开放与外交形成良性互动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7 . 外交话语是一国对外关系理念的外部表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来的外交话语经历了革命式、参与式以及引领式外交话语的动态演变过程。其中,参与式外交话语主要是由实行改革开放以加速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内外因塑造的;引领式外交话语主要是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内外因塑造的。以下外交活动中属于引领式外交的是(     
A.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准则B.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D.中苏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8 . 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讲话,表示:“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外交(     
A.侧重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坚持区域一体化方向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活动D.凸显大国智慧和担当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中国外交既有对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也有对普遍价值的普遍捍卫。符合上述观点的理解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以贯之B.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方针不变
C.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战略始终不变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时而变
10 .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