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理时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表明中国(     
A.积极投身不结盟运动B.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C.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3-04-21更新 | 1283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反映了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在英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趋势和特征。
“一带一路”英译“命运共同体”英译
考察时间2013年8月——2017年8月2011年9月——2018年4月
媒体总数/个67
报道总数/个94647
英国态度分析趋向积极,看好“一带一路”在经济层面的好处趋向积极,关注“命运共同体”对金砖国家的影响
内涵认知机遇,卓有成效的、有益的、了不起的倡议以中国为中心,中国至上
由此可知,当代中国外交(     
A.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B.得到了欧美国家舆论认可
C.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推动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非洲国家创建多边发展平台——中非合作论坛,实现了中非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中方加强了该论坛的后继行动机制建设,以确保各项对非洲援助承诺的落实。基于非洲受援国的现实需求,中国对非援助秉持“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通过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赵金合《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欧盟相比,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非关系发展的认识。
4 . 200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成立了中哈合作委员会,之后又建立了中哈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国对哈直接投资从2008年的0.46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29.96亿美元,投资开发了多个能源、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中国还在哈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据此可知(       
A.中亚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B.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提高
C.中国多渠道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关系D.上海合作组织构建了两国伙伴关系
2022-03-05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5月1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致辞并表示,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帮助缓解非洲国家债务负担。这反映出中国(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
C.对区域集团倡议的积极响应D.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
6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际交往方式表。这说明在政党外交中,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前党代表团互访;参加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发贺电、唁电。
改革开放后新增实地考察、召开座谈研讨会;“政党交往搭台、经贸活动唱戏”
21世纪后新增干部研修班、多边政党高层对话会

A.侧重考量意识形态因素B.始终坚持全方位多边外交
C.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目标D.锐意创新以提升外交质量
2022-01-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国家安全观。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思想和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见下表。

时期主要论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中国联合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至中共十二大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冲突是人类事务中的普遍现象;防范苏联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发展经济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运用多种手段全面维护国家安全。
中共十二大至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海湾战争至今1999年江泽民指出“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战争与当代国际安全》


结合所学,试选取表格所列任一时期或多个时期,以"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8 . 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