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非洲国家创建多边发展平台——中非合作论坛,实现了中非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中方加强了该论坛的后继行动机制建设,以确保各项对非洲援助承诺的落实。基于非洲受援国的现实需求,中国对非援助秉持“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通过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赵金合《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欧盟相比,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非关系发展的认识。
2 . 对外援助是一种独特的外交方式,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50年到1976年, 中国正式与受援国签订协议的援助款额为619亿人民币。约80%的金额都用来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罗马尼亚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对外援助在内容上主要由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援助、军事援助和现汇援助这四部分构成。新中国领导人将对外援助视为贯彻革命外交路线的手段。因此中国对外提供的援助不仅数额大、力度大,而且让渡性也很高。以贷款利息为例,1964年中国政府将全部贷款改为无息。

——摘编自蒋华杰《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8-1918)

材料二   198011 国务院指出对外援助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调整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被严格控制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1995年起,中国以优惠贷款作为新型援外方式,主要投向受援国的经济基础设施领域。在促进受援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1世纪以来,对外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援外志愿者等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援助领域已从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扩展到社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工业、 农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受援国分布更加广泛。

——摘编自刘方平《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外援助研究》


(1)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调整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开始后,邓小平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一是对国际形势作出“和平与发展”的判断;二是调整对外关系格局,明确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向“全方位”发展;三是重新阐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进入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邓小平提出: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邓小平对每一场重大外交斗争,总是全局在胸,冷静分析力量对比,仔细权衡利弊得失,善于把握时机和分寸,注意斗争的阶段性,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他用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语言,表明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战略态度。

——摘编自王红续等著《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11-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2022-09-08更新 | 4342次组卷 | 4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2-05-25更新 | 888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它反映出中国
年代次数主要出访国家
1949-1983年1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44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225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整理

A.始终保持与世界各国密切的双边关系
B.出访次数的变化与外交政策调整相关
C.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格局演变
D.以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为外交主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制定“五年倍增计划”,逐步提升对外援助规模,并开始将外援动机与政治安全等问题挂钩。与以往外援主要服务于经济不同,20世纪70年代末,大平内阁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强调利用对外经济援助来扩大日本在受援国的政治影响。1982年,中曾根康弘就任日本首相后,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日本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战略性援助”。通过对外援助,日本加深了与被援助国的交流,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实现了多重收益。

——摘编自刘艳《战后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演变及战略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间,通过对外援助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并多与受援国直接沟通,其中援助多用于反帝反殖活动。1979年,邓小平表示:“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认为但具体办法要修改。”.19805月,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援外既要“促进友好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方针。互利共赢成为此时对外援助的核心原则,以改变过去对外援助多采取单方面无偿援助的做法。我国还开始通过多边渠道提供对外援助,如1985年,我国向非洲开发银行提供了270万美元的捐款,并为其融资提供便利。随着援助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我国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外援格局。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9年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发生的原因。
8 . 2005年3月7日BC广播电台公布了一项全球2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各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良好。其中,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积极的和正面的国家和人数,超过了对美国和俄罗斯进行的同类调查。这说明
A.中国积极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B.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凸显
C.英国对华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9 . 2005年10月,中国首次主办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取得了较好成效。随后,中国又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20国集团峰会、国际金融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国际会议。这说明当今中国
A.综合国力优势开始凸显B.外交理念得到国际认同
C.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D.努力推进大国国际合作
10 . 1982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A.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和实施B.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D.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