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在英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趋势和特征。
“一带一路”英译“命运共同体”英译
考察时间2013年8月——2017年8月2011年9月——2018年4月
媒体总数/个67
报道总数/个94647
英国态度分析趋向积极,看好“一带一路”在经济层面的好处趋向积极,关注“命运共同体”对金砖国家的影响
内涵认知机遇,卓有成效的、有益的、了不起的倡议以中国为中心,中国至上
由此可知,当代中国外交(     
A.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B.得到了欧美国家舆论认可
C.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推动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非洲国家创建多边发展平台——中非合作论坛,实现了中非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中方加强了该论坛的后继行动机制建设,以确保各项对非洲援助承诺的落实。基于非洲受援国的现实需求,中国对非援助秉持“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通过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赵金合《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欧盟相比,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非关系发展的认识。

4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建部之初设有办公厅、苏联东欧司、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国际司、情报司、条约委员会、外交政策委员会等9个部门,约有170位工作人员。20世纪80年代后,在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的基础上,分离并产生了新的西亚北非司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等部门。另外,从办公厅中逐步分离出行政司、干部司、礼宾司、领事保护中心、机要局等部门。进入21世纪后,外交部又新创立了几个技术性机构,如2004年设涉外安全事务司,负责执行中国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2009年设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承担海洋划界、共同开发等相关外交谈判工作,侧重于南海、北方疆界的边界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部首次设立专门处理边界与海洋事务的司级机构;设政策规划司,主要负责研究国际战略问题,起草外事文稿,开展政策宣示,“解释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对国际事件的看法,以帮助中外学者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摘编自《从中国外交部机构的演变看我国外交工作的转变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进行外交机构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外交机构改革和外交活动的变化趋势。
2022-05-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拉开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1949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的财政支出共计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同期的美苏两国。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

材料二   197977日,邓小平指出:“应当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具体办法要修改。”此后,中国逐渐压缩对外援助规模,19801981年,外援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0.6%。1980-1985年,中国累计向联合国系统提供了5031万美元的捐款。1985年,中国加入非洲开发银行,对其进行融资和捐款。1993年开始,由政府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具体执行援外项目,大量援外承建机构通过转制改革转型成为企业,变成市场主体。对外援助政企分开、注重政治与经济双重效应的机制逐步确立。1995年,中国开始对外提供优惠贷款,为受援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生产、建设项目等提供资金支持,这符合国际发展援助的主流。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12-2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国外派出了20位将军大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队伍主要是职业外交家,他们“大多属于外语、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科班出身,普遍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人员的日益专业化
C.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需要有霸权国家的维护。但是要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霸权国家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国际公共产品(诸如在联合国与维和部队承担最大份额的经费、开放自己的市场等),允许其它国家“白搭乘车”。这一现象的结果是“白搭乘车”国家迅速发展并接近霸权国力量,霸权国则因“经济剩余”逐渐减少,必然出现衰退现象,于是新的挑战国便会向现存霸权国挑战,以改变现存国际秩序。因此,霸权国与挑战国的地位在不断变化着,国际秩序稳定也是相对的,它需要霸权国维护,但不会只是一个不变的霸权国。

——【美】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材料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材料三   各国人民同心协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请指出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运用二战以来的世界史知识予以佐证。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主张。
2022-12-1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学习效率调研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9 . 下图是《人民日报》社论中“美国”与“美帝”出现次数的分布情况。对图中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国家利益逐渐趋于一致B.中国外交意识形态色彩逐步淡化
C.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中国政局变化取决于与美国关系
10 . 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宣传实际上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以新中国为宣传对象的对华宣传,对象是中国大陆居民,总体宣传思路和政策以推销中美“友谊”为主;另一个是关于新中国的涉华宣传,对象是大陆以外的世界舆论,尤其是港澳台华侨和中国周边国家,总体宣传思路是以反华、反共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的宣传很难直接渗透进中国大陆,加之朝鲜战争后新中国国际声誉的迅速提高,美方评估新中国对东南亚华人、周边国家乃至第三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而对华宣传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以中国大陆为对象的对华宣传规模在缩减,重点转变成以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舆论为对象的涉华宣传,其规模远超同时期的对华宣传。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19781216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1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然而,19794月,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并提出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使之“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这公然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政府立即向美国政府递交了抗议照会,强烈抨击《与台湾关系法》对中美关系发展带来的伤害。20世纪80年代后,中美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两国交往向各层次、各领域拓展。

——摘编自杨洁勉《中美外交互动模式的演变:经验、教训和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宣传策略的总体特征,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对新中国宣传策略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