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日关系正常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二年,是调整国内各项政策的一年,也是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一年。这一年,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实现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突破。-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和总统助理基辛格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迎。二月二十七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谈定。二十八日,公报在上海发表。

——逄先知《毛泽东传》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有利于和平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达成。

——夏莉萍《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72年我国在外交上作出的重要决策及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概述中国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意义。
2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专制)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甲午战后二十年间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日联合声明》发表的时间,概括中日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变化的认识。
2022-06-2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依据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还讲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如毛泽东所言,中共八大深入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展开了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引自卢洁《中国梦 ·复兴路》

材料二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七十年代的外交政策有指导作用,概括起来说,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第一,一条线一大片即实行反对两霸、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建立国际反苏阵线的方针。中国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联合第二世界,共同反对苏美霸权主义行径,特别是反对苏联的侵略扩张,消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一条线”,即沿苏联周围,从中国经日本,到中东,到西欧,南到大洋洲,最后到美国这一条线:“一大片”,即这条线周围的国家。第二,“左、中、右都让来”,大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摘引自罗恩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并概述大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并阐释1949-1976年这一时期伟大建设成就的深远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
2021-08-19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的外交发展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主权国家外交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   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3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摘编自【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
冰岛1971年12月8日英国1972年3月13日
荷兰1972年5月18日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新西兰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1973年3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在这种外交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选择了与苏联建立新型外交友好结盟,试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显著突破的几件大事,并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摘编自李大钊《国民之薪胆》

材料二   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犹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摘编自《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2019-11-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随堂练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2019-06-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2019-01-30更新 | 1582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一下第一次半月考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

2018-01-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同步练习

10 . 60多年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不但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冷战与中国》

材料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

材料四: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给予中国的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甚至无偿的援助,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显增加了中国的购买能力,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出现了巨额逆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日本走出了经济徘徊不前的困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日本大量的工厂从东南亚迁往中国,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

(3)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中日和平友好有何重大影响?

2018-01-0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测试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