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建国70多年来,我国从倡导“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国(     
A.不断丰富多边外交内涵B.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2 .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3 . 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     
A.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B.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
4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这反映出新时期(     
A.中苏之间已消除了外交分歧B.我国坚定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C.美苏对抗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我国外交重点转向区域合作
2022-08-28更新 | 748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说:“中国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一提议体现出我国
A.外交政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C.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B.侧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
C.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D.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021-09-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手段。总体而言,中国对外援助的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探索(1953-1978年)改革(1978-2012年)创新(2013年至今)三个时期,其中探索和改革时期的对外援助概况如下:

概况
探索时期19501953年抗美援朝,除作战,还提供大量无偿援助,战后帮助朝鲜重建。19501954年援越抗法,提供军事和物资援助。这一时期,中国还先后向蒙古国、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国提供物资和项目援助。1956年起,中国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签订援助合作协议;向埃及、也门王国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正式提出“援外八项原则”,在继续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援助力度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援助。从19641970年,先后有10个非洲国家同中国新建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截至1978年,中国的受援国已经增加到66个。
改革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援外工作: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宣布“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对外援助财政支出明显下降,开始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
进入90年代后,在援助方式方面,主要推行对外援助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引入竞争导向和市场化手段。
2000年开始,中国先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多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全方位国际发展新平台。
这一时期,中国的受援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83个进一步发展到100多个。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6-26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共八大首次提出“国际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精神教育自己的党员和人民”。下表是‘人民日报’社论中“国际主义”出现的次数统计情况。

表格说明我国
A.意识形态外交的淡化趋向B.大国责任担当的外交理念
C.维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D.多边主义外交方针的发展
2021-06-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之邦,大外交格局自古有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阎立本《职贡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南洋的婆利、罗刹、林邑国来长安朝贺的景象。明韩洽诗云:“有唐贞观万国宁,殊方异域皆来庭。立本为图拟王会,诡形怪状流丹青。

——郭娟《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大国外交》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有很多的表现方式,其中之一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公使们到了北京,自然要有对接机构,这就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另一个重大结果,即“总理衙门”。1868年2月,总理衙门任命美国前驻华大使蒲安臣出使欧美。在纽约曼哈顿蒲安臣以中国钦差的身份做了著名的演讲《勿扰她》,他提到:她现在带着你们的国际法而来;她来告诉你们,她乐意根据国际法和你们建立关系,遵守其规定,履行义务和享受权益。

——王元崇《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材料三   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出现的新情况,邓小平指出:“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

——倪波《“大外交”:邓小平外交思想聚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研判阎立本《职贡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外交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活动的认识。
2021-06-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10年9月,针对日本在钓鱼岛挑起的事端,中国提出警告,展开对话,避免冲突;在原则问题上,中国恪守底线,最终通过坚决的外交斗争,维护了主权尊严。这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的外交风格是
A.灵活而敢为B.诚信又理性C.尚和但独立D.谨慎且勇决.
2021-06-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