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在不断转型,进一步从“被动应对”向“争取主动”转变,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参与由融入向塑造转变,即角色从“接受者”“应对者”向“建设者”“塑造者”转变。这一转型(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B.缓和了地区间紧张局势
C.开启了中国融入全球的进程D.解决了经济的逆全球化
2 . 1978年,我国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确立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思维,逐步形成并践行“和而不同”“和谐世界”“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等总体外交理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理念(     
A.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B.因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而最终形成
C.以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为前提D.改变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门
2022-07-14更新 | 59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预测卷(湖南专版)
3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4 . 如表为1956—1967年中国共青团组织参与的部分重要国际活动一览表。该表反映了
时间活动主题地点出访/来访代表团效果
1957年7月28—8月11日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莫斯科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率领由1200名青年组成的代表团与80多个国家代表进行了多边联欢
1960年11月23日—12月22日访问北京古巴等10国学生代表团一行16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
1964年9月16日—23日“莫斯科青年论坛”莫斯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照华率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30人促进了与苏联青年的交流
1967年8月22日—10月5日来访北京刚果(布)全国革命运动青年组织访华毛泽东接见

A.美苏冷战对峙阻断了中西交往B.国际活动深受外交形势的影响
C.“文革”严重影响国家外交活动D.“求同存异”得到世界广泛认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
A.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B.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C.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D.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6 . 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
D.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
2021-12-21更新 | 390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更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邓小平同志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外交要为改革开放服务D.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1-12-19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的进程既有内外动力,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11更新 | 637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   )
A.不结盟政策B.对外开放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浙和新的历史任务。

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种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

——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
2020-07-11更新 | 1914次组卷 | 17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