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2 .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②个阶段看法时,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4)根据材料四,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5)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方面?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2015-03-04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举措及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部分条约内容——节选

条约内容——节选
《南京条约》(1842年)(英商在中国)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善后章程》(1842年)英国商民……与内地居民发生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
《虎门条约》(1843年)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黄埔条约》(1844年)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强攫取的特权。

材料二   1943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3年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比照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多变,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全球范围弥散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焦虑与困惑,习近平主席从“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出发,把新时代锐意发展的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坚定理念表达,全面系统地展现为破解世界难题的中国智慧与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携手发展的中国方案,形成了强大的中国感召力,照亮了指向未来的人类历史进步之路。

——解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人类进步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为照亮“指向未来的人类历史进步之路”而做出的努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时的国际援助大多是在盟国相互间进行的。战争结束后,1947年美国通过了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并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以管理和利用该计划资金。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以“防止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大多为无偿援助。

——据丁韶彬《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大事记(部分)

1983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原则,把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与贸易、投资相结合。
1984年首次提出“智力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培训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1995年决定对外援助主要采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和无偿援助三种方式。鼓励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合资、合作经营。
2004年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除提供物资和现汇援助,还派遣医疗队、救援队。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中国向美方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2008年为促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布在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免债、零关税待遇等领域采取广泛的对外援助。

——据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援助的特点,并简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中国特色对外援助”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重大意义。
6 .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历史事件。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及中国多边外交逐渐活跃的原因。
2020-04-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时的国际援助大多是在盟国相互间进行的。战争结束后,1947年美国通过了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并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以管理和利用该计划资金。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以“防止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大多为无偿援助。

——据丁韶彬《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大事记 (部分)


——据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援助的特点,并简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中国特色对外援助”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重大意义。
2020-05-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重庆市高三5月(二诊)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材料   1948年联合国首次尝试维和手段,至1992年底,共进行过29次维和行动,主要是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和再起,从而为实现政治解决创造条件。1991年底之后的短短两三年内,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规模剧增,达到空前的17次行动,共计8万人员,维和费用高达37亿美元。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有所扩大,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帮助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中国于1989年参加维和行动,目前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第一大维和人员供应国。在安理会举行的维和及相关议题辩论中,中国代表认为,应严格限定在执行安理会授权的任务范围内,联合国维和人员应当“恪守中立原则,避免选边站队,成为冲突一方”。强调在部署维和行动时,需得到当事国政府的允许。还多次指出,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等是解决冲突根源的要素之一。2013年以前,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主要执行非战斗任务,如工程、医疗等。随着维和实践的深入,中国更关注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民生建设方面的实质提高,并且不希望维和行动或发展援助有附加政治条件。在过去近30年,中国参与的维护行动遍及全球,许多分布在高风险的区域,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根据岳麓版《》教师用书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何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与任务范围会扩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维和理念及积极参与维和行动的原因。
2020-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