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新时期外交的重大成果之一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C.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 .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间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
材料二

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长期全方面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及其目的是什么 ?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4 .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此话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独立自主D.不结盟
5 .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欧盟与它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都推动了区域内政治、经济间的交流合作
C.加强了区域内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6 . 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朝核六方会谈D.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7 .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②个阶段看法时,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4)根据材料四,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5)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方面?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2015-03-04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的两个“热点半岛”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东西方的“一条线”和“一堵墙”

材料三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 杨外长,您好。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如何看待国际上要求“全球治理”的呼声?  
[杨洁篪] 我们认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国际社会各方要普遍参与、普遍受益,方式应当是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平台主要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 “全球治理”应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相反。
——摘自 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2011年3月7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形势?图2中除俄国外,还有哪一国家积极插手巴尔干事务?图1和图2集中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三八线”和“柏林墙”主要是哪一国际因素的产物?对比材料二,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哪些突出表现?
(3)如果把材料一、三内容定义为“传统治理”,材料三中杨洁篪外长阐述的“全球治理”与“传统治理”相比有什么不同,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推进“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
2011-06-06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外交活动中,能有力地印证胡锦涛主席这一演讲辞的是
①首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在解决朝核问题等地区争端和紧张局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③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